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信箱:1131376436@qq.com T: 13671606831 《译龙风云》

学术论文摘选和读后感

“文心雕龙”可译为 Wen Xin Diao Loong 或 Loong's Literary

原标题:
从“以龙喻人”到“以龙喻文”:《文心雕龙》“龙”义发覆
黄交军(贵阳学院),李国英(贵阳市青岩贵璜中学)
语文学刊,2025年第一期

  摘要:……。龙在东西方文化中形成鲜明对照,故《文心雕龙》在全球化背景下与世界进行文论对话、平等交流时首先面临“龙”这个文化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的中西对译。本文借助海外汉学家们的“异域之眼”,经过反复辩证,我们总结出了《文心雕龙》题名的结构关系及其准确释义,并建议学界选择“loong”译法而舍弃“dragon”误译,从而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龙学”国学海外宣介。

一、引言

  “龙因雕字识,犬为送书驯。”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奇动物,属“鳞虫之长”(《说文解字. 龙部》),远至东汉的表述中,它已具有“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的灵性法力,成为中华儿女“普遍认可的文化符号、集体记忆、共同图腾,并以文字代码的形式层累凝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明根脉、意识底座”,对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明史影响深远。南朝梁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撰有《文心雕龙》,甫一问世即引起时人的高度重视,被朝野上下经典化、官学化,如在隋唐科举制时荣列开科取士的必备书目,现已发展成为一门专门性、世界性的学问,世称“龙学”,被誉为中国文论界的“圣经”,其成就地位堪比西方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二、考镜源流,雕镂龙文:《文心雕龙》一书的得名之由与微言大义

  (一)以龙喻人,人中之龙:《文心雕龙》诞生的前期基础与文学盛况

  (二)以龙喻文,龙文锦绣:《文心雕龙》诞生的历史诱因与魏晋风流

三、修辞立诚,探骊得珠:《文心雕龙》之“龙”义发覆与世界图景

  (一)以龙作器皿雕饰、盟誓信物

  (二)以龙作通天神兽、仙人坐骑

  (三)以龙作人名,寓意志向

  (四)以龙文喻人文、文采

  (五)以龙喻杰出人才

  (六)以龙尾喻子孙后嗣

四、东学西渐,龙行天下:二十一世纪“龙学”海外宣介的平等对话与文化交流

  (一)当东方遇上西方:中外有关“龙”的观念冲突与思想碰撞

  “复以雕龙彩,旋归振鹭行。”(羊士谔《酬吏部窦郎中直夜见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不断融入世界,东西方文明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交融,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诗论典籍成为了展现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文化。……。

  近百年来有关《文心雕龙》的外文译名蜂出,如 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汉学家兼蒙古学家柯立甫翻译一篇评介俄国汉学家阿里克谢耶夫汉学贡献文章时,将《文心雕龙》转译为“Carved Dragon of a Literary Heart”。1951年英国牛津大学汉学家修中诚(Ernest Richard Hughes)博士在介绍刘勰及《文心雕龙》时将书名译作“The Literary Mind and Its Carving of Dragon”。1959年华裔汉学家施友忠将《文心雕龙》译作“The Literary Mind and The Carving of Dragons”,中外学者多从之。

  1962年中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Gladys B. Tayler)夫妇把《文心雕龙》译成“Carving a Dragon at the Core of Literature”。2003年华裔学者杨国斌将《文心雕龙》译为“Dragon Carving and the Literary Mind”。

  为了避免读者理解困难,1999年华裔汉学家黄兆杰等人翻译《文心雕龙》时直接省略掉“文心”“雕龙”,另译成“The Book of Literary Design”。

  也有学者干脆直接将《文心雕龙》转写成“Wen xin Diao long”,推崇这种“不译之译(用汉语拼音来代替翻译)”翻译策略的还有美国汉学巨擘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兴膳宏教授等。

  其实这些译法都不利于《文心雕龙》的有效传播和真正理解,“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文心雕龙》的译介及研究相对滞后,中国古典文论在世界多元文论系统中仍处于边缘地位,缺少应有的话语权”,这一严峻现实充分说明正确译介对推广《文心雕龙》以及中国古典诗论文论意义重大。

  与古代中国崇龙尚龙文化迥异,“dragon”为西方民间传说中的怪兽恶兽,在基督教文化中更是魔鬼撒旦的象征,拉丁文中“draco”既指龙又指蛇,因此龙与蛇有时可以彼此替代。一条被链子拴住或被踩于脚下的龙,象征制服邪恶,而西方民间传说中的勇士们往往通过屠龙这一英雄壮举来实现其成长蜕变,这在东方世界是无法想象的。

  从英语词典释义来看,“dragon”可指称“凶暴的人;凶狠严格的监护人”,是由“邪恶;魔鬼”义引申而来。从双语对译而言,英语中的“dragon”根本就不是汉语中的“龙”之文化对译词,二者不能划等号,如强行将《文心雕龙》的书名以“dragon”冠之,不仅含义大相径庭,违背初心,而且严重削弱了《文心雕龙》的艺术力量,容易造成西方读者的误解、隔阂乃至冲突,无疑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审读翻译史资料,最先将“龙”译作“dragon”的,不是中国人,而是十六世纪明代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和罗明坚等人编写的《葡汉字典》。十九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其编写的《华英字典》更是明确将龙译为“dragon”。从语言历史来看,“龙”的英译名先后有 Lung(1934年版《韦氏英语大辞典》)、Long、Loung、Loong 等等。

  目前呼声较高的是“Loong”,如华人功夫巨星李小龙英文名为“Lee Siu Loong”,前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英文名为“Lee Hsien Loong”。2015-2018年,全国“两会”代表多次递交《关于纠正龙与 Dragon 翻译错误的提案》,建议将“龙”译为“Loong”。2017年5月,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出品的电影《龙之战》,其英文片名就译作“The War of Loong”。

  龙对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积极参与全球话语体系构建、树立文化自信等层面意义重大,故“龙在外语中怎么说非常重要,决定了龙文化能不能得以准确地传播,也关系到保护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等很多重要问题”。

  黄佶在《Dragon 还是 Loong:中华民族视觉形象“龙”的跨文化传播——基于西方政治漫画的考察》一文中以西方几百年来政治漫画系统为考察对象,提出 Dragon 在欧美文化中指一种丑陋的恶兽,更有无数时政绘画把各种病毒比喻为“Dragon”。汉语中的“龙”作为中华民族最典型的视觉形象符号,在跨文化的语言形象生产过程中,绝不应该继续译作“Dragon”,而应该直接音译成“Loong”。

  ……。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的空前繁荣与社会大众的共同奋斗,“Loong”完全代替“dragon”指日可待,故在为《文心雕龙》进行译介时笔者建议舍弃“dragon”而采用“Loong”的新译法。

  (二)异域之眼:《文心雕龙》书名“文心”和“雕龙”的结构理解与译法问题新探

  ……。

  美中不足的是,西方汉学家们翻译《文心雕龙》时要么以“dragon”译之(很可能引发东西方文化错位、误读甚至抵牾),要么用西方词典中相应表“修饰”义的词汇来代替“龙”(丧失了“龙”的隐喻意义,致使文化失真失实),要么直接用拼音“Wenxin Diaolong”异化翻译来标注书名(容易造成域外读者的阅读障碍,产生陌生感),这些《文心雕龙》译介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积弊至今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是研治龙学者“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以语言哲学视之,汉语其实是一种“诗性的语言”(维柯语),极具天然的“诗性智慧”,满蕴隐喻、暗示与思辨等,忠实保存着中华先民对大地的情感记忆,维续着人类精神与古代世界的心灵联系。而龙“因其形体高大、力量刚健、格调超群、独来独往、腾云兴雨、变化自如等特征,受到人们的喜爱”,在频繁使用下最终凝固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民族隐喻,“在物以类聚、爱屋及乌等认知心理的影响下,汉语词汇体系中龙与一切美好事物进行了意义衔接、有序对应”,故学界在翻译《文心雕龙》时必须考虑到这一文化背景。据上文所述,我们建议舍弃“dragon”而选择翻译史上曾用过的“loong”(不用“long”是因它在英语词典中另有“长”义,易引起歧义),故可将《文心雕龙》书名简略译作:“Whole-heartedly carving Loong for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如详实胥译的话可译成“In Order to Create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 Authors Need to Work Hard Whole-Heartedly as Meticulous and Dedicated as Carving Loong”。

  ……。

五、结语

  ……。为了让世界更好地读懂《文心雕龙》,了解中国文论,加强与西方文论及世界文论的平等对话,融入世界主流文化思想话语体系,笔者建议学界同仁选择“loong”译法而舍弃“dragon”误译,从而助推“龙学”国学走向世界,……。

注释(略)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

  黄交军,贵阳学院讲师,泰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文字训诂、汉字文化学与认知语言学;
  李国英,贵阳市青岩贵璜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

【编后记(读后感)】

  我过去一直看不懂“文心雕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读了此文,似有所悟。

  书名是一个“名字”,是要经常使用的,所以不宜字数太多。建议音译为 Wen Xin Diao Loong,或者意译为 Loong's Literary,然后做一个注释:Whole-heartedly carving Loong for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或者在外文版序言中详细解释书名,包括介绍什么是 loong。

  音译可以使外文版和原著牢固锁定,其中“龙”不按照汉语拼音音译为 long,是为了避免外国人以为有两种龙,一种是 long,一种是 loong。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因此不必拘泥于常规。

  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经典,书名中又恰巧有一个“龙”字,因此,不妨将“文心雕龙”译为 Loong's Literary(字面意思是“龙的文学”),既简洁,又含义深远。

黄佶编辑配图,2025年4月21日)

相关链接:

专题:电影《哪吒》的译龙方法:从 dragon 到 Loong

专题:翻译经济学的原理和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

Loong 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汇总

中国外交系统改译龙进展情况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全民狂欢,创造历史】Loong 纷纷空降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

推广 loong 的广告(黄佶)

中华儿女,为龙而忙:记那些呼吁和推动改译龙的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QQ互动群:417754415 主编黄佶信箱:1131376436@qq.com Tel:13671606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