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信箱:1131376436@qq.com T:13671606831 《译龙风云》

 

“名”一旦乱套,轻则认知错乱,重则国家倾覆

原标题:西方文化入侵:“圣人”泛滥的背后,值得中国人警惕
微信公众号“百家杂评”,2025年11月6日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圣人”是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之“圣”是最顶级的称号,肯定不能轻易授予。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人可以称“圣”呢?主要来说是以下三种:

  首先,按照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标准衡量,近代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只有“两个半圣人”,即孔子、王阳明和半圣曾国藩。其中,无论谁多么喜欢曾国藩,也不敢轻易地说曾国藩是“圣人”,他最多只能是“半圣”。

  其次,如果放宽一些,将在不同领域成就极其突出的称为“圣人”,那么纵观中国历史,也还不过寥寥数十人。

  ……。

  总之,除了帝王系统的圣人之外,中国文化语境中的真正“圣人”,个个都是千古人杰,个个都足以为万世之表率,货真价实的“圣人”。反之,中国古人对“圣”之评选非常严格,经过历史沉淀后公认的表率才能称圣,随意给自己或给他人封“圣”,好听点就叫不自量力,客观点就是恬不知耻。

  ……,中国圣人是在历史沉淀下千锤百炼的严选出来的,但自近代以来,西方“圣人”却在中国泛滥成灾。

  比如,代表圣人诞生节日之圣诞节的耶稣,与之相关的是圣诞老人,十二使徒有时也被称为“十二圣徒”,十二使徒之一的圣安德烈,还有圣彼得、圣保罗、圣瓦伦汀、圣乔治,还有前几天刚过完的“万圣节”等等。其中,仅仅一个“万圣节”代表的“圣”之数量,大概就能秒了中国古代圣人数量。

  那么,西方之圣与中国之圣是不是一回事?

  西方所谓“圣”,其实是 Saint。在西方文化中,Saint 通过教会封圣程序认定的、具有圣洁品德、殉道或对教会有卓越贡献(比如传教贡献)的基督徒。可见,西方的“圣人”,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与宗教相关,且由教会追封,其二是要有宗教道德,对教会有贡献。

  也就是说,西方之“圣”,其实是宗教的产物,能不能服务“神”排在第一位,道德是被宗教异化的道德,但中国圣人是世俗化下的圣,能不能为“民”排在第一位,以仁义礼智信为道德规范,因此中西之“圣”,存在本质上的不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既然中西之圣不同,为何西方之圣在中国泛滥成灾呢?

  原因很简单,主要是翻译的问题,就是没有规范的胡乱翻译,导致了如今的困境。其中,既有西方人故意如此翻译,也有某些国人不加辨析的盲目翻译,最终导致中国人认知上的混乱。

  中国只有极其稀少的人和著作可以封圣,但将西方的 Saint 翻译成“圣”之后,立马就与中国之圣取得平等地位。比如,翻译后的圣人耶稣与圣经,立马就中国诸圣站在同等地位,其中中国还没有什么书敢自称“圣”,只有后人评价某某书可为“圣书”,但将“耶书”翻译为“圣经”后,在名字上立即被捧成中国第一“圣书”,史无前例。

  ……。

  更夸张的是“万圣节”,就是纪念鬼魂(殖民者、鸦片贩子、海盗等)的节日,其实就相当于中国的“中元节”,标准的“鬼节”,本应称之为“万鬼节”,却不知道被谁翻译成了“万圣节”,真是奇哉怪哉。中国中元节时,大晚上有人刻意出去玩吗?

  孔子云“名正(才能)言顺”,左传中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因此“名”绝对不能轻易乱套,首先就要“正名”。一旦乱套,轻则造成很多认知错乱,重则造成国家倾覆。

  正因如此,为了规范外来宗教经典,唐朝时专门设置了翻译部门,用于规范翻译外来宗教作品。因为,如果不加规范,那么外国的某些宗教人物名称直接翻译为“祖宗”、“皇帝之主”、“圣人”等等之类,岂不乱套!就中国文化而言,将西方 Saint 翻译为“圣”,与将之翻译为“祖宗”有多大区别?

  既然如此,近代以来的翻译乱象,如今是不是要重新审视规范一番?所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也!

  最后,如果做好西方典籍的规范翻译,那么可能会更好的抵御西方文化入侵,进而也会更好的弘扬中华文化。

  比如,“圣诞节”可否改成“耶稣生日节”,“万圣节”改成“万鬼节”,“圣彼得”可否用其他非“圣”的汉字音译“Saint 彼得”,“圣经”可否改成“耶经”或“God 经”或“神经”等。如果真这么规范翻译了,那么还有多少人热衷于参与“万鬼节”、“耶稣生日节”,看“耶经”或“God 经”或“神经”吗?

读者留言选:

宁静致远,云南,3天前
翻译问题太重要了!翻译就是文化入侵的一个重灾区!!!

小雨伞,湖南,3天前
说的好,现在就是崇洋媚外的太多了,一个个都给西方当舔狗

龙卷风,山东,3天前
该音译的音译,不能一味的从中国字里找对应,中国特有的不能随意给外国的安上。

果果爸is航,黑龙江,3天前
应该是在创造近代西方语言的时候,把汉语里的圣,翻译成 saint了。建议小编查阅下西方古籍,看看 saint 的出处。如果是十四世纪开始编圣经之后才出现的,就有这个可能。

水木清华,广东,3天前
强烈要求打击崇洋媚外思想、打击文化入侵。把自称为“圣”的洋文化重新翻译和命名。比如圣诞节可以改名叫先诞节或耶诞节,本意是耶稣诞生日

宇宙尽头,福建,2天前
早年就是叫耶诞节。我小时候看过一本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书中的描述称耶诞节,我也从我父亲口中听到过他称洋人的节日是耶诞节,……。

[太阳]象善天下*钟致远,浙江,3天前
太多的西方典籍大都是由我们的文化买半(买办)翻译而来。

Jeffsword,上海,3天前
Saint者,牺蒽之徒。

许国生,山东,3天前
西方国家无论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政治法律制度和思想文化都比中国要先进的多,对落后的中国进行渗透入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当然,落后的中国文化进行反抗也很正常,但垂死挣扎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犀牛,江苏,16小时前
你住的是洋楼,穿的是洋装,上的是洋学堂,用的历法时间都是洋的,发型也不是老祖宗的。可以说你离开西方文化寸步难行。中国有历法的时候西方人在干嘛,我不清楚。但是现实是你现在用的东西都是学人家的。还谈啥“西方文化入侵”?

大风起兮,河南,2天前
最早的慕洋犬就是翻译

Elvis,江苏,2天前
得顶层设计,重新规范翻译

GodloveStar,北京,3天前
甚至那个英文都很可能是故意学咱们的“圣”的发音造出来的

老鱼loong,我,上海,昨天
我把 Bible 译为“巴博经”,模仿可兰经。

黄佶编辑配图,2025年11月10日)

相关链接:

专题:翻译经济学的原理和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

Loong 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汇总

中国外交系统改译龙进展情况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全民狂欢,创造历史】Loong 纷纷空降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

推广 loong 的广告(黄佶)

【龙 loong 网总索引】

中华儿女,为龙而忙:记那些呼吁和推动改译龙的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QQ互动群:417754415 主编黄佶信箱:1131376436@qq.com Tel:13671606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