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信箱:1131376436@qq.com T: 13671606831 《译龙风云》

学术论文摘选

音译语汇的流通和语义赋值研究

刘性峰(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京大学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基地)
外语研究,2025年第二期

  摘要:……。本文拟探讨音译语汇的问题、音译语汇流通的属性与条件,以及音译语汇的语义赋值路径。研究发现,音译语汇最初存在语义空缺的问题,音译语汇的流通具有动态性。音译语汇能否在目的语中流通,即能否具备语符-语义契约关系,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语音、语义以及其他因素。语义赋值的路径主要包括音译+注释、音译+意译+注释、音译+注释+多模态策略等。

  关键词:音译;语义空缺;语义赋值;语符-语义契约

0. 引言

  音译在人类知识增长、知识表征、跨语书写、跨文化交流及话语体系构建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传统的翻译实践,还是今天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活动,音译均有其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音译是用一种文字符号(如拉丁字母)来表示另一种文字系统的文字符号(如汉字)的过程或结果。……。采用音译的根本原因是目的语中缺乏与源语中对应的概念、术语、名物等。……。音译是一种翻译方法,音译语汇是采用音译之法翻译的语汇。

  关于音译的探讨由来已久。僧祐(445-518)较早提出音译错误源自音与义,“译音胥讹,未能明练。故‘浮屠’‘桑门’,遗谬《汉史》。字音悠然,况于义乎”。之后,玄奘提出采用音译法解决佛经翻译之“五不翻”问题,成为音译研究的早期代表。……。此“五不翻”实质上均为音译之法。此后,赞宁(919-1001)也曾提出音译的具体方法,如译字不译音、译音不译字、音字俱译、音字俱不译。

  现有相关研究主要聚焦音译的功能、问题、特征与方法。

  关于音译语汇的问题、音译语汇的流通以及语义赋值,鲜有研究将这些论题作为一个整体展开较为系统的探讨。音译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绕不开的核心议题之一,并且在人类知识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至为重要的角色。音译的价值需要重新评估,以便更加有效地利用音译进行中国话语的语际建构和讲好中国故事。对以上问题展开系统探讨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

1. 音译语汇的问题

  音译语汇的主要问题在于其语义值为零。采用音译法的语汇本身在目的语中并无语义,因为对于目的语读者而言,音译语汇在创设之初未经过语义赋值,仅具有来自源语语音系统中的语音及语符形式。对于目的语读者而言,这种发音和语符一般不具有语义内涵与语义特征。例如,汉语“气”(qi)、“道”(tao/dao)等,在语义赋值之前,“qi”“tao/dao”在英语语言中不具有意义。所以,音译之后的语汇要在目的语中行使其语言职能,需要为其语义赋值。译词在译入语中保持生命力及其流通条件,即语音和语义的饱和度,语义内涵的缺失会降低其生命力和流通性,所以需要进行语义赋值。

  音译语汇要进入语言流通领域,需要语义赋值,并在目的语中流通使用。……。

2. 音译语汇的流通:属性与条件

  语符被语义赋值之后,大多数情况不会立即在目的语中流通固定下来,从语义赋值到语符固定,受制于多种因素。……。

2.1 音译语汇流通的属性

  音译语汇的核心在于其能否在目的语中流通。音译语汇流通,指音译语汇在目的语中为操该语言的成员使用,并最终固定下来,成为该语言的一部分,也可以称之为“在本国语言中获得合法地位”。音译语汇唯有在目的语中流通,才可以称得上成功的音译。

  如“logic”一词的音译“逻辑”,超越其意译译文,如名理、名理探、辩学、名学等,最终确定为其固定译名,沿用至今。其意译的弊端表现在,每个意译之词均有其固定之义,一般仅包含原术语的某些意义,或是其意义相对于原术语之义溢出太多,或是译者为了突显其所欲表达的某种含义,而与原术语之义有所偏离。一旦将其固定为某个意译名称,其他含义便消失。如严复将其译为“名学”,旨在将其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流派对接,而孙中山将其翻译为“理则学”,是因为“莫不知此为诸学诸事之规则,为思想行为之门径也”。

  “logic”在汉语中最终以“逻辑”确定其汉译,既体现其意义中立,又可以囊括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

  音译语汇的流通具有动态性。综合来看,需要从动态的角度考察音译的语义赋值,这个角度所涉及的音译现象,有的音译语汇被弃用,而被意译语汇所替代,如 inspiration 的“烟士皮里纯”被“灵感”所取代;有的意译语汇被弃用,而由音译语汇所取代,如 logic 被译为“名理”等而后被“逻辑”取代;有的是意译语汇在被音译语汇的取代过程中,如“龙”被译为 dragon 后再被音译 loong 取代,但这个取代过程没有完成,其语义赋值特征需要探讨;还有的是意译和音译交替使用,如“高考”一般被译为 college entrance exam,但在特定时期如高考期间会音译为 gaokao。

2.2 音译语汇流通的条件

  如前文所言,音译语汇创造之初并不具备指称他物的能力。只有当音译语汇具备人们认可的使用价值,才能在目的语中最终固定下来,成为目的语的一部分。音译语汇进入目的语语言后,语音-语符同其代表的语义之间具备了语符-语义契约关系。音译语汇的流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虽然 Wright 讨论的并非针对音译语汇,但是其研究对我们考察音译语汇的定形具有参考价值,例如语义匹配、语音与通常语言周围的基质一致、易学和易记、官方的或制度上的支持等。

  音译语汇要在目的语中流通使用,并确保其语符-语义具备契约关系,需要具备一些必要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语义、语音以及其他因素。

  音义兼顾。在音义语汇中,如果音译语汇兼具相关语义属性,则其接受度会大大增强。既有源语之音,又具源语之义。这类音译语汇更容易在目的语中流通,并最终固定下来。例如,bandage 汉语为绷带;Utopia 汉语为乌托邦;Coca-Cola 汉语为可口可乐;club 汉语为俱乐部;等等。这类音译语汇在翻译之初被赋予了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意义在目的语中不仅与源语之义相近,并在源语之义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与升华。例如,乌托邦、可口可乐等,也即译文与原文达到“意义忠实”。同时,这类音译语汇还具备与源语相近的发音,实现了原文与译文“音之忠实,义之超越”。

  相较而言,Coca-Cola 最初的汉译为“蝌蝌啃蜡”,其音拗口,其义给人以“嚼蜡之感”,致使该饮料当时的销量极差,故也无法使用。

  具备音义兼顾属性的音译语汇,还有另一类语汇:音译加原义之部首构成,例如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汉译,徐寿与傅兰雅翻译于一百五十年之前的“钾”“钙”“锌”“锰”“镁”等化学元素的汉译沿用至今。由此可见,音译语汇如果能做到音义兼顾,并且其音其义忠于原文,此类音译语汇较易流通。

  语义全面。音译语汇蕴含原文更多语义项,比意译语汇更易流通。意译语汇多含摄源语的某个义项,或某几个义项。很多时候,较难包含其全部意义。

  例如,佛教术语“阿弥陀佛”为梵文音译。该佛教术语由鸠摩罗什在其《阿弥陀经》译出。据刘超先考证,该术语原文含有十三个义项,包括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以及超日月光佛。其意涵不止包含以上诸义项,还有西方佛、甘露佛、月巴墨佛等。若采用意译法,其译文只能涵盖原术语众多义项中的某一义项。如玄奘译本译为“无量寿佛”和“无量广佛”。康僧铠(三国时期僧人)将其译为“无量寿佛”和“无量光佛”。三国时期另一位僧人译经者支谦则把它译为“无量清净佛”。后来,施护(印度佛教高僧,汉译佛经翻译师)将其译为“无量光佛”。选择其中任何一个采用意译之法翻译的义项,均无法涵盖该语汇在源语中的所有蕴含,而采用音译的“阿弥陀佛”则能够包含以上所有义项。经过一千六百余年的流通使用,该音译语汇已经在汉语语言中固定下来,成为汉语佛教知识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术语,甚至成为大众日常用语的一部分。

  其它因素。许多时候,音译语汇的定形并非仅有单个因素所致。有的源语包含不止一个译文,音译语汇与意译语汇并存。并且,两种或多种译文交替使用,一段时间之内,译文较难固定。这时,除了考虑音与义的缘由之外,尚有其他因素影响译文流通。以“logic”翻译为例,自李之藻与耶稣会士傅汎际于 1629 年将其翻译为“名理探”,及至 1949年,其译名由政府审定而最终确定为“逻辑”。凡此三百二十载,其译名经历了“辨学”“名学”“逻辑”“论理”“论理学”“原言”“牢记伽”“牢辑科”“罗奇克”“理则学”“思理学”“推理学”“理则学”等。其音译与意译的利弊在上文已有论述。这里我们强调的是,音译语汇的最终定形并非仅仅由其音和义确定,还与政府的审定密不可分。

3. 音译语汇的语义赋值路径

  语言文字是符号的一种形式,起初并没有语义价值,“名称自身仅仅是指向事物的一个手段”(罗素)。音译是在目的语中为源语中的概念创造语符,这时该语符在目的语中并无任何语义内涵,需要译者为其赋义,此赋义过程就是音译语汇的语义赋值。

  语义赋值的路径有多种,比如注释、多模态翻译等,旨在让目的语语言文化中原本不具备语义的语音具有语符意义、文化语境含义、文化意象含义等。

  语义赋值后,音译语汇在目的语中便具备了语义。音译语汇需要一个“流通过程”,即在目的语中为操该语言的人长期广泛使用。只有当音译语汇进入语言流通领域,这种音译语汇才最终成为该语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知识表征、知识生产、知识系统及话语系统构建及知识沟通与交流的工具。

  音译语汇语义赋值的途径包括音译+注释、音译+意译+注释、音译+注释+多模态策略等。一个词语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其语义饱和度,如果一直保持语义缺失,那么生命力就会减弱,直至在译入语中被弃用。如果要想维持较强的生命力并得以沿用,就需要对其进行语义赋值。

3.1 音译+注释

  音译需要结合注释翻译法,才有助于译文读者理解音译语汇的文化语境含义。因为采用音译法与注释翻译法相结合,可以为原术语提供语境信息,否则译文读者极有可能难以理解音译语汇的所指。对于译文读者而言,音译语汇的发音没有任何意义,需配以注释翻译法,读者才能知晓音译语汇的意义。

  音译加注释,这种方法既可以让读者感知音译语汇在源语中的发音,又能够让读者深刻知晓音译语汇的文化语境含义。对于术语翻译而言,音译是不可或缺的方法,其核心是针对那些目的语中没有的概念,采用音译加注释法更为合适。例如,Unschuld 在翻译《本草纲目》中的“风痰”时,将其音译为“feng tan”,注释为“pathogenic qi resulting from a combination of feng 风, 'wind,' and tan 痰, 'phlegm,' with the latter being brought about by the former”。

  译者在给出音译之后,添加了注释,指明该疾病的病因:风痰为病原性的气,由风与痰集合所致,并且痰是由风引起的。此例中,音译“feng tan”在英语中本无语义,在译者为其添加注释后,使其具备了语义属性,具有负载性和中介性,可以在目的语中承担语言中介的作用,完成了其语义赋值的过程。

3.2 音译+意译+注释

  另一种语义赋值的方法是音译+意译+注释。这种方法为译文提供意译及注释。以《考工记》(闻人军译)中的术语音译为例。

  例:土圭尺有五寸。

  闻人军译:The template of the gnomon shadow (tugui) is one chi five cun long.

  该例中,术语“土圭”与表配合,成为测量地面表影长度的标准玉板。采用土圭制度的目的,在于克服原始度量衡制的混乱,在某种意义上说,它似乎就是现代铂制米原器之类量具的先声。这种测量工具在英语中较难找到对等物及相关术语。译者采用“意译+音译+注释”法,将其翻译为“template of gnomon shadow(tugui)”。如果仅提供这种意译,读者对该译文的理解还是与“土圭”在原文文化中的语境含义相去甚远,无法实现对外传播的目的。所以,译者为译文添加了注释。

  在该注释中,译者(Wenren)指出,土圭是一种标尺,长 1.5 尺,与冬至时太阳洒在地上的影子相当。土圭多由陶瓷或玉石做成,根据中国古已有之的观点,从阳城的地球中心点算起,每向北一千里,影长增加一寸;每向南一千里,影长减少一寸。不过,这一观点在唐代之后得以纠正。以上注释有助于读者理解“土圭”的具体内涵。

  语义赋值后,音译语汇拥有了具体概念内涵和语境含义。语义赋值后的音译语汇需要一个流通过程,即目的语语言使用者广泛使用该术语译文,该音译语汇真正进入流通领域。

  在该译例中,音译“tugui”只是此术语的发音,仅能让读者对其发音具有音声感知。该音译语汇再次出现时,译者采取“音译+意译+注释”的翻译方法,音译语汇“tugui”具备了上文中所描述的特征,包括长度、属性、功用及其工作原理等。这样,在英语语言文化中,原本毫无语义的字母发音组合“tugui”拥有了自身的意义。在《考工记》中再次出现时,成为该术语的英语译文。英语字母组合“tugui”具备了“土圭”在汉语中的文化语境含义,被赋予了语义内涵:template of gnomon shadow(可以理解为“晷针”“指时针”)。

3.3 音译+注释+多模态策略

  另一种音译语汇语义赋值的方式为音译+注释+多模态策略。多模态策略,即译者采用多种符号方式表征原作,例如语言、图片、语音、视频等。以《考工记》中关于角度的术语磬折、柯、矩、欘、宣为例,在音译的同时,译者采用注释法,每种术语注明具体的度数,并且为音译语汇添加图片。这些角度概念源自中国古代科技实践,不同于西方科技的直角、钝角和锐角的几何知识系统。所以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术语。在此情形下,采用音译法不失为较好的翻译策略。然而如上文所言,纯音译在翻译之初不具备任何语义值,音译需要配合其他翻译策略。闻人军的译文如下:

  In the business of cartwrights (cheren), (they) define half a square ju(90°) as an angle xuan (45°), one and a half xuan as an angle zhu (67°30′), one and a half zhu as an angle ke (101°15′), one and a half ke as an angle qingzhe (151°52′30″).

  这些注释清晰标明每种音译术语的具体度数,即为音译语汇语义赋值,使其语音、语符具备语义。

  另外,译者还为译文添加相关图片或者语音、视频等材料,以清楚显示原术语的内涵。以图 1 为例,这是《考工记》中关于角度的术语:磬折、柯、矩、欘、宣。译者采用了音译法,分别将以上术语译为:Qingzhe、Ke、Ju、Zhu、Xuan。除此之外,译者为这些音译词汇添加了一幅图,标明这些角度之间的关系。

图1:《考工记》角度图

4. 结语

  音译是诸多翻译方法中的一种,在译介外来文化概念、呈现源语文化特性、塑造源语文化身份等方面,音译具有其它翻译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并且,音译在人类知识增长、科技发展、人类进步、语言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均扮演了至为重要的角色。对在国际上构建中国话语体系,音译的作用更为显著。

  音译语汇如何才能在目的语中发挥以上作用,其实质在于它们能否具有语义价值,能否在目的语中充当人们沟通与交流的工具,进而确定其语符-语义契约关系。为此,译者需要通过多种方式为音译语汇语义赋值。音译语汇在语义赋值之后,才能进入流通领域。语义赋值的方式包括意译、注释和多模态翻译等。音译语汇语义赋值的过程涉及音译—语义赋值—流通—语义固定。需要指出的是,如其它翻译方法一样,音译不是万能的。在某些方面,音译无法取代其它翻译方法。我们既要充分认识音译的价值,又要了解其局限性。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刘性峰,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典籍英译,翻译研究,术语翻译。

  详细介绍:南京理工大学教师信息

黄佶编辑增图,2025年4月3日)

相关链接:

专题:电影《哪吒》的译龙方法:从 dragon 到 Loong

专题:翻译经济学的原理和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

Loong 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汇总

中国外交系统改译龙进展情况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全民狂欢,创造历史】Loong 纷纷空降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

推广 loong 的广告(黄佶)

中华儿女,为龙而忙:记那些呼吁和推动改译龙的人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QQ互动群:417754415 主编黄佶信箱:1131376436@qq.com Tel:13671606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