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女,为龙而忙:记那些呼吁和推动改译龙的人


首页 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信箱:1131376436@qq.com T: 13671606831 《译龙风云》

  

振聋发聩:中国要输出文化首先必须音译概念名称!

视频“中华文化的传播其实只差一步”的文字脚本
作者:郑理(B站“天天打电脑”)
收稿日期:2024年7月15日

  【编者按】这些年来,中国人很强调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但是输出中国文化时应该如何翻译?意译是无法彰显文化事物的来源和产权拥有者的。哪个国家没有 monkey king?只要有猴群,就会有猴王。只有 Sun Wu Kong 才是中国所特有的。日本人早已大量音译各种文化事物名称,即使他们明确说凤凰来自中国,但是仍然按照日语发音音译为 Ho-Oh,连西瓜都音译了:Suika。相比之下,中国人太胆小了,太保守了,太不懂跨文化传播了!改译龙为 loong,从提出建议到家喻户晓,花了足足十八年(从 2006年到 2024年),而专家教授们至今仍然强烈反对改译。因此,热爱中国文化、有志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人,不必说服或等待专家教授同意音译中国文化事物,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拥有的传播手段,不论大小,积极音译中国文化事物名称,积极使用,积极传播,农村包围城市,积小胜为大胜。(黄佶,2024年7月19日)

中华文化的传播其实只差一步
作者:天天打电脑
视频网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i421Y7Kb

  大家看视频标题,可能会觉得内容应该偏“爽文”,相反,本视频大概会令人不爽。我本人在做这期视频的过程中也很煎熬。为了做这个视频,搜集、梳理了大量材料。所耗费的时间远超你的想象。

  视频内容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有足够的时间,静下心来耐心看完,这样才会有收获。

  先从几年前的地标拼音事件(北京地铁将“站”译为 Zhan)说起,没想到几年了,在我脑海里还像最近发生一样,因为断断续续还有人在口诛笔伐。

  来看看国外是怎样的,韩国站牌,全部音译,不光是街,连里面的数字也要告诉你韩语的读法,“钟路五街”没有用 five,因为这样既拗口,还不连贯。

  日本的各个行政区也都是音译。各种街区路。

  再来逛逛韩国的炸酱面博物馆。没错,韩国还有炸酱面博物馆。里面的炸酱面是按他们的发音去翻译的

  他们也说炸酱面是中国传来的呢。

  可我们的炸酱面是如何翻译的呢?民间各有各的翻译。这里看看百度百科怎么写的。 英文名,Noodle with Soy Bean Paste,老长的一段话呢!

  早在 2020年,百度百科的烤冷面词条修改过音译,坚持不到两个月就被改回去了

  现在的百度百科其实是一个重灾区。

  再回到那个博物馆

  博物馆旁边还有个三国志壁画街,也是用他们的发音音译。我们不敢音译的,别人敢。

  来看下韩国的小吃,这里有一个英文单词吗?这是什么,烤土豆,嗯~。这是烤年糕,这个呢?烤鱼。

  一个生的食物 被日本叫成 sashimi,到处宣传、做个油炸叫天妇罗、烤个鸡肉串 yakidori,烤肉 yakiniku。还做成游戏了。

  照它们这么玩,我们的烧烤、烤鸭 、烤鱼是不是也得音译啊。

  看看日本怎么装逼。前菜不翻译,用个日语 Zensai

  《主厨的餐桌第一季》(2015)

  一个碗也是音译。Owan。

  做个意大利面要参个日语,接连不断的嵌入。

  不管什么,总要嵌入自己的词语起个名字。这,就是关键。

  这种精致拍摄再配上日本词汇的宣传手法,在《繁花》也有体现。从中国菜改良就变成日本菜了?

  再来看看印度菜单,菜名全是音译

  现在一提到印度,不提玛莎拉都感觉少了什么。这就是香料。

  我们引以为傲的中国菜,是玩香料的老手了。五香、十三香,有没有音译呢?

  五香粉:Five Spices Powder

  如今,国外的食品名字,那是一个比一个叫的清楚。

  甚至我还发现,真正的垃圾食品也可以作为“文化输出”,垃圾堆里面的剩骨头剩肉。“名为帕格帕克的贫民窟美食”

  我们并没有尊重自己的文化。

  连个皮蛋,老外还在叫世纪蛋、千年蛋。什么时候来为它正名?

  你既然取了一个这么特色的名字,就应该把这个传播出去。大大方方的写上乾隆白菜(qianlong baicai)。

  老外视频(你最喜欢的中餐是什么?)老外提到中餐不是 dumpling,就是 noodle。

  我想 dumpling 并不是一个好的词。

  (“wife or dumpling?”)

  ------------------

注释:

  Urban Dictionary 解释:

  dumpling

  A term used by usually a guy, to describe his significant other, girlfriend, or some female of interest. It can be used in situations of loke or love.

  Guy: I loke my dumpling.

  Dumpling's Friend: I think you two should go out then. Such lovers in denial.

  by Matt Huynh August 23, 2004

  豆包 AI 翻译和注释:

  男:我喜欢我的“饺子”。

  “饺子”的朋友:那你们应该出去约会。这样的恋人真是口是心非。

  请注意,这段话中含有种族歧视的内容,我不建议你使用。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种族、文化和背景,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引起歧视或冒犯的言论。

  这段话中的“dumpling”是一个贬义词,通常用来形容中国人或东亚人。这个词的使用是不恰当的,因为它带有歧视和侮辱的意味。

  在英语中,有很多类似的词汇,它们被用来贬低或嘲笑某个种族或群体。这些词汇的使用是不道德的,因为它们会伤害到人们的感情和尊严。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种族、文化和背景,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引起歧视或冒犯的言论。

  --------------------

  日本竟然在宣传饺子之都,你觉得老外会怎么报道这样的新闻。

  可以说火影把日本拉面这个发音知名度提高到了新的高度。Naruto

  韩国也没闲着,韩国馒头(包子):Mandu

  总之各叫各的呗。

  中国小伙在欧洲开兰州拉面视频,梦想就是把中国美食弘扬出去。结果用的英文却是 hand pulled noodle,谈何文化宣传。名字就应该大大方方的叫。

  你以为日本宣传的是美食吗?不,宣传的是语言!

  我们有那么多美食博主在海外也很火,有那么多影视剧也翻译了多国语言,有在这方面做到重视吗

  要怎么翻译,搞个“听证会”,如此内耗。还在绞尽脑汁,该用哪个英文单词代替,更贴切。反倒是老外没有顾虑

  我们生怕老外不懂,说句不好听的,把老外当“傻子”。

  我就苦口婆心的说一句,人啊,是智慧生物。能用眼睛看,能用耳朵听,再不懂这还是地球上的语言。你不知道,总有人知道。

  音译的好处就是统一,不会造成你这样翻,他那样翻。

  (光《封神榜》译名,就有这么多Gods of Honour、The Legend of Deification、the first myth、Investiture of The Gods)群英荟萃,争奇斗艳(满江红音译被边缘化。)
进而形成品牌式的输出。 同时保护文化。

  日本在世界范围推广“妖怪”Yokai

  音译其实就是一种“口头的注册”,一举多得。

  外国人看到什么能和我们说的立马对应上

  美国教材早已把长江、黄河写成我们的现有叫法。Huang He,Chang Jiang。

  我们仍旧执着于 Yangtze river,Yellow river 。

  国外视频:国外普通民众其实对中国地理没多少概念。The Great Wall真的是指中国的万里长城吗?未必

  游戏《thronefall》里也有 The Great Wall。

  这是一张国外做的雕像对比,中国和日本两个佛像的名字区别一目了然。

  Spring Temple of Buddha,中原大佛(位于河南佛泉寺)

  Ushiku Daibutsu,牛久大佛

  我们全部用英文代替,日本全部音译,光看 Spring Temple 根本不知道哪个大佛。日本连大佛都是音译,保持了名词的完整性。

  我们的翻译现状 ,把每个字拆分。然后再逐个找对应的英文单词,又或者用个别单字音译加上个英文。而企业呢,不敢用拼音的比比皆是。

  生怕老外不会读,要不取个谐音,不伦不类。甚至是日语。老外要在中国找,还要再去查在中国真正的名字叫什么。大疆不大大方方的把 dajiang 写出来,写个 DJI,做个产品叫 Ronin。日本自己也在宣传这个词,你也跟着宣传,什么时候能用我们自己的词,命名出个产品呢?

  国产汽车五菱宏光准备登陆《地平线5》的时候,国外玩家就这么叫了,结果正式登陆后改成了五菱 sunshine 造成割裂,而且 sunshine 显得小孩子气,玩家这么讨论厂家更应该顺势而为。米哈游的游戏名是日语,不光《原神》还有《崩坏》,都出了多少代了。什么时候用我们的词语为游戏名做个游戏呢?龙王龙神九段用的都是日语。我们的外贸量这么大,企业完全可以宣传我们自己的词语。

  来看一下国外公司是怎么做的:韩国 LG 的这个是什么?

  切换成中文看一下。啊,原来是正道。Jeong-do

  宜家宣传瑞典语。

  索尼在世界宣传“感动”一词的日语。Kando

  日本三菱搞的企业活动。Enikki

  阿迪达斯请个日本设计师也是用日语来命名产品。

  再来看一下比亚迪。它们的仰望和方程豹均为音译。YangWang,Fang Cheng Bao

  我为什么要举比亚迪这个例子?这两个词并非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词汇,而是日常词汇。

  敢于这么做,在中国企业里是难能可贵的。可以说在文化宣传方面的觉悟要高于其他企业,结果却遭到了老外的阴阳怪气。

  《老外如何看仰望英文名》

  还拿读不准说事。一种外语读不准不是太正常不过了吗?他这种言论无论有意无意,起到的效果是殊途同归的。就把一帮人整不自信了,纷纷在他视频留言说应该换个名字之类的。

  如果我们因为别人读不准就不敢写拼音了。那还有那么多人名地名呢!都是汉字的发音,总不能用在其他地方就怂了?

  读不准主要是对方不熟悉造成的,那么更应该加大力度的使用啊,让别人熟悉才对。

  中文发音并不难,发音规则固定,音节很少,比中文发音难的多了去了。别人想不想读,会不会读取决于对你文化感兴趣的程度,我们并不需要因为别人不会读而去用其他笔写代替。

  我经常看到那些标了日语发音下面动不动就说个罗马音的言论。

  不是日语?容易读?这都整出优越感了。潜台词甚至还有发音就该这么标的意思。

  好极了,好极了。我就这么说,它是不是以日语为出发点去拼读的?

  按照他们的逻辑,徐福我们是不是还得叫 Jofuku。洛阳总不能叫成 Rakuyou。

  开什么国际玩笑!

  很好读,是吗?如果按照英文的发音规则,Kage 和 Sake 分别得读成 Cage(笼子)、Seik。所以同样会读错。

  《steve kaufmann 视频》老外日语读错。

  我再举个年代久远的例子。

  忍者外传(忍者龙剑传)在欧美发售后,欧美玩家把 Gaiden 读成 Geiden,其制作人板垣伴信得知后,亲自在记者发布会现场纠正发音,人家日本一个游戏制作人可以做到这样。而我们网民热衷于嘲笑别人口音发音不准。

  前几年加纳主持人读中国足球俱乐部名字没读准的视频还一度成为热点榜

  而日本人反而把他们的口音当成特点来宣传。(Playstation 片尾)

  我们来看一个国人在海外的遭遇,老外误以为他是日本人面对他喊 Nippon(日本的日语发音)。

  日本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场合都在宣传它们【国家】的发音。

  我们能不能把【中国】的发音推广出去?当然可以。中国结就该叫 zhongguojie。

  我们动不动就用 Chinese 什么什么去代替。那中国的东西多了去了,什么时候是个头?

  比如蹴鞠,你只能拿中国足球解释,而不是用个 Chinese football 去叫它。

  日本宣传汉字直接叫 kanji,和牛直接叫 wagyu。国外改春节名字其实是个必然的结果。

  筷子的英文 chopsticks,这个词在西方已经司空见惯了。日本还在不遗余力的宣传它们筷子的发音。

  温泉也是音译,还不够,又来个乳头温泉。

  点头哈腰也一样文化输出。我们的礼仪那不多了去了吗?

  一个就任典礼也要音译,就连所谓的“正殿”也是。

  其实这个“正殿”就是一个宾馆的。日本国家级的宾馆,东京迎宾馆。他们各个大厅的名字,切换成英文。

  这些大厅名字直接不翻了。日本也把老外当“傻子”,来一个骗一个。

  我们也说二十四节气不许偷窃。

  我们来看下日本怎么宣传。

  全标的是它们的发音。而我们冬奥会,节气全部翻译(意译)。

  再怎么也应该写上我们的读音。其实二十四节气在日本水土不服,有误差。日本其实还想搞个新二十四节气,来匹配它们的气候。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页面)

  英文页面里有大量日语音译, “太阴太阳历”“阴阳历”等。

  如今日本连称呼都不再翻译了。哥哥姐姐啊,大哥大姐啊。

  语言是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一定要善用自己的语言特色去做文化宣传。就拿电视剧繁花里面这个老总那个老总。这些高频词对外宣传的时候就可以这么写。Zhang-zong、Bao-zong等。

  《新白娘子》里的娘子。《神雕侠侣》里的姑姑。

  日本宣传传统包装:

  发型的各个部位名称均为音译。

  刀纹的各个名称,只有零星几个英文,也不是主要名词。

  我就这么说,日本早已经到了只要它愿意,它可以把任何事物,都用它们的语言去宣传的地步。

  我们也说韩国偷中国榫卯文化。可是我们出个名字就叫榫卯的游戏,却翻译成 wood joints。还有折扇。

  日本直接把折纸翻成 origami。

  如果按我们的习惯那不得翻译成 folding paper。

  来看下我们博物馆里榫卯名称的翻译。

  国内游戏公司做个围棋游戏,直接用的日语。

  虽然我们正式机构单位用了音译。但远没有流行文化传播的力度大。

  日本还发现浮世绘和中国版画一模一样。

  我们有没有输出版画这个词呢?再来延伸一下,水墨丹青。

  我们不妨来看下梁思成的作品,他绘制的中国古建筑图里面大部分名词都用了音译。

  放现在可以说是我们文化传播的一个典范。

  我们并不能局限于输出几个人名、地名,草草了事。

  谁没有人名地名?谁没有人名地名?

  日本游戏《深世海》

  当初在苹果发布会上亮相,发布会是面向全球直播的,假设有老外看到这个标题觉得这个字体很有意思,询问什么字体,人家就直接用日语说这是篆体,就这么输出出去了。

  日本做个游戏,输出它们的熊这个发音:Kuma。我们有没有输出熊猫这个词?中国独有的国宝。

  来看下国产游戏。关刀叫 long knife,翻译日本武器就很诚实:Nodachi。我们的武器就这么随便吗?

  国产游戏《战意》2018

  神舞幻想

  国产新游《代号:界》台词里有吴钩,英文找不到吴钩一个影子。

  朱雀直接用 phoenix 代替,既没有输出凤凰,也没有输出朱雀。

  《暖雪》

  日本游戏宝可梦。凤凰直接用日语发音:Ho-Oh。(图中攻略写道《如何击败凤凰》)

  游戏《赛博朋克2077》凤凰

  日本也说凤凰是中国的,有什么用?对外宣传用它们的发音。

  西游题材,万年 monkey king。

  到现在连个齐天大圣都没输出出去。都是翻译了多国语言,宣传了哪门子文化?

  如果没有音译意识,有再多作品都无济于事。

  这是 2021年全球游戏营收排名

  腾讯已经是妥妥的游戏大厂,在 2023年做了一个面向国际市场的网游《重生边缘》,里面有一个中国角色歌蕊,生怕老外不会读,英文名写成glory。

  出个武器,搞个日本刀。且不论这游戏日本受众如何,总之面向国际嘛,先放个日本的东西。

  怎么不做中国武器呢?比如唐刀。

  腾讯在国外搞个工作室,名字用日语怪兽发音。

  做个面向国际的 3A游戏,也是以日本为背景。

  再来看看排在它后面的索尼是怎么做的。索尼也收购一个游戏公司,直接改名,换成日语鲤鱼的发音。

  我们天天说锦鲤锦鲤,有没有输出“锦鲤”这个词?

  在索尼第一方游戏作品中,植入了许多日本文化。

  暴雨里的折纸杀人魔

  底特律里面的日式场景。

  战神本来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一个游戏,又参入了日本元素。

  肥肥公主大作战片尾曲 《日本馒头》歌词是这样的。

  歌词节选

  蜘蛛侠可以说是非常美国的作品,作为索尼第一方的《漫威蜘蛛侠》游戏里面却出现了大规模的日本场景。老板坐在大厅正中央,头顶一副巨大浮世绘,硬生生的在游戏里建了一个日本文化博物馆,博物馆里安排玩家逐个拍照还有专人讲解。好给世界的玩家仔细的讲,仔细的看。这些都是精心设计的。这种文化攻势是很恐怖的。这就是在美国的阵地宣传文化。而佛教名词,就在玩家打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早已被日本通过各个游戏以日语音译的形式宣传给世界。日本和尚又是开酒吧又是弹吉他,漫画谈恋爱。很好玩吧。你知道他们面向其他语言宣传的时候,会掺杂多少日语吗?我们也说禅宗中国佛学的最高成果,结果国外叫成这个:ZEN。

  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此妥协吗?

  如果妥协,往后将面临更多严峻的挑战!

  我们做个黄泉的游戏这么翻译的。Underworld Island

  日本直接用日语音译。Yomi

  还能玩组词哦:toho 东方、kaiju 怪兽、teppan 铁板、tetsubin 铁壶(日本称铁瓶)、tekken 铁拳、tetsubo 铁棒。

  2007年日本人还在纠正别人错误发音,而日本动漫游戏作品标题充斥着大量日语音译。

  这些例子连冰山一角都够不上。就在日本大量的语言宣传攻势下,影响着全世界。

  游戏奥日里面一个地图,日语银装树。Ginso Tree

  这让我想起一个词,银装素裹。

  假设我们游戏公司做个游戏也叫这个名字会用自己的音译吗?其实这游戏里面还有很多日语音译。

  而我们英译个名词就沾沾自喜,搞个大新闻。这里我借用澳洲前总理观察日本的一句话:少说多做。

  早在电影《封神》公布的时候,海报用的是封神的发音,结果正式上映,名字被改成了这个。Creation of the Gods

  完了,别指望能宣传什么文化了。即便导演用十成功力,场景做的如何精美,可能实际起到的宣传效果不到五成。

  《幽灵线东京》这游戏宣传的是什么?

  2077这个天下无双,你觉得是中国成语。可是老外是站在日本的角度去用的,甚至连发音也是按日语去读的。

  2077本质是一个日本故事。游戏用大量篇幅去描绘日本。以前赛博朋克风格的作品,都是中国香港采风。而现在这种文化的标志我感觉正在转移,转移到了日本。看到这条龙,便又想起了2016年的《守望先锋》。把龙这个图腾给了日本角色。而角色宣传片里的招式发音,被世界各地的人争相模仿。

  游戏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当看到出招的画面,我脑海立马就蹦出了:“这不是降龙十八掌吗?”

  今年育碧《刺客信条》号称史上最高投入,又是日本背景。

  不用想,里面又降出现大量日语音译。

  中国的文化只能靠自己来宣传。

  其实很早以前,日本为了做游戏,就来过中国“采风”。 现在看到到这个游戏(死或生 1996)

  游戏里记录了一段马氏心意拳歌诀“心意六合不乱传,无穷奥妙在其间、若教狂徒无知汉、惹祸招灾保身难”。而日本游戏招式,同样采用了音译。

  VR战士4 里把八极拳直接用日语叫了,八极拳给到的是日本角色。

  北斗神拳里的招式音译。

  而日本作品在海外宣传的时候,保持了极高的统一。即便你配音,出招一样是日语。

  再来点更劲爆的。

  而我们的游戏公司,在翻译方面却是这个样子。说中文博大精深,千言万语只好……。表现得十分忧虑。

  这样有再多作品又有什么用?

  我们在这方面有做得好的吗?我也有幸看到,真正在宣传中国文化的一批人。只可惜这些远没有影视动漫游戏这些流行文化辐射范围广。

  虽然还写了个 fist,因为这是单独做宣传,如果把它参入文化作品中便不再需要。只可惜这些远没有影视动漫游戏这些流行文化辐射范围广。

  下面来说说万众期待的《黑神话悟空》,游戏的 B站首支预告片下面,我发了一段留言。

  我不光是为了说明这个现象,更是一个预警。虽然点赞不少,可惜雷声大雨点小。

  我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游戏公布后不久,游戏科学便在网上募集翻译。其中有一位自告奋勇的翻译被游科定了下来。他主动@游戏方,把首支预告片的翻译全部修改。在他的翻译下预告里的音译部分全部没了。

  一个人名一个地名,你也要翻译?还是一个东西吗?而且更长。游戏还急着做外语配音,这个后面说。真不用像教幼儿园一样对待老外。

  紧接着当天,又打起中国神话代表的“如意金箍棒”的主意,自作聪明的把“如意金箍棒”全用古英语代替。

  最后说到“想法挺多,希望合作,啥都好商量”。

  他既不懂游戏,更不懂文化宣传。想着只是拿下这单,作为日后成名的一个跳板。

  日本会把临兵斗者、风林火山用英文代替吗?

  此后,黑神话宣发的内容翻译都充斥的这种风格。

  小骊龙竟被叫成了 black loong。这算什么?别以为有个 loong 就万事大吉了。因为龙现在的声浪太大了,他不敢不音译。

  小郦龙就该叫 xiaoli loong。

  这么搞真的非常随便。

  风铎、雷榍、金乌,这些道具旁边已经写了指环项链徽章了。

  还要把名字换成英文。

  还有金箍和《受心经》,这些是不能翻译的。

  来看看这些商品,每件商品都有它自己的名字。这些还是百货。何况我们的还是文化品。

  这已经把我们的文化属性全部抹除了

  真不敢想象游戏里面还会被整成什么样子。

  我们来看一下四百多年前的西方古籍,里面介绍中国的人事物和民俗,大部分都是音译,只是当时没有拼音。

  结果现在还不如古人呢。

  一方面我们都希望文化输出,一方面这些文化被翻译一个个挡在了门口。我感到了一股强烈的窒息感。

  照这么发展会有什么后果。游戏科学以后出续作怎么办?或者其它文化作品呢?再或者这位翻译拿着这个履历又去翻译其他重磅的作品。这都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里面许多名称是不能用英文代替的。

  随便举几个例子。天王、亢金龙、凌虚子、葫芦。还有中药,这是不能妥协的啊!

  希望游戏科学重新审核翻译内容,及时止损啊~ 出一个这样的游戏不容易啊。

  如何培养音译意识,当你要翻译一个东西的时候。假如这个东西放到周边国家,它们会怎么做。你再掂量一下。其次就是在外语教学中。

  日本对其文化和语言有着远比任何国家都要高的执念!倘若我们的翻译能做到其一半程度,都不会这个样子。

  2023年发售的《如龙维新极》,制作组选择不做英文配音。因为里面有大量的日语音译。

  其实日本很多作品都只有日语配音,这恰恰创造了让不同国家的人熟悉日语,习惯日语的条件和过程。

  早在2010年日本NHK节目《世界游戏革命》中提到:

  2009年,日本游戏全球份额从原来的七成,降到了三成。于是日本产生史无前例的危机感。日本政府发起一个振兴计划,并进行拨款。将游戏和动漫,作为日本国家战略。当时其中一位日本官员采访时表示,日本游戏不断被其他国家追赶,将举全国之力来维护。

  GT 赛车制作人山内一典在宣传 GT7 的采访中说到:“我从小在日本汽车制造商和汽车媒体的影响下长大,成为了一名汽车爱好者,这也是我制作这款游戏的动力。虽然《GT 赛车》已经风靡全球,但我从未忘记它起源于日本,现在我感受到了传承日本汽车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其实 GT 赛车就是一个宣传日本汽车的平台。但别以为只宣传了汽车,实际宣传了日本很多。

  下面看到的这些,日本全是用音译在做宣传哦。

  我们光这一个龙花了多久?还要再继续吗?

  这是两千年出版的《日本与中国纹样》一书。

  里面绝大部分并非日本特有。而日本在以各种文化作品通过音译的形式把这些名称一一宣传。

  其底层逻辑就是以它们的文化语境为出发点来宣传的。

  我们作为西瓜大国,会想到这么玩吗?(西瓜游戏销量已突破一千万份)

  日本直接搞个游戏就把日语西瓜一词推广出去了。光视频里的日语都可以整一个日语教材了。Suika

  现在看到的是 2007年出版的《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文集》

  里面有一篇文章就提到了关于“龙”的英文翻译问题。

  其中有句话很有感触。

  “文化的传播总是伴随着新词汇的诞生,中国要摆脱文化净输入国的境地”。

  结尾还前瞻性点到了“文化战争”的苗头。

  “争夺文化财富,已经成为国际斗争的新焦点”。

  好了,该结束了,例子是举不完的。

  (日本电影《古都》记录了日本重视、发展文化的开端。)

  但是这场“战争”远不会结束。

  希望能给各位带来一点启发。

  各种题材和表现形式,它只是文化的一个助推剂。翻译才是源头,我们应当牢牢把控。

  我们如果要把文化展示在世界的舞台上。只有没有顾虑的去音译,到这种状态的时候,才是中华文化开花的时候。

中华文化的传播其实只差一步
作者:天天打电脑
视频网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i421Y7Kb

  【编后记】外语中几乎每天都会产生新词,中国人不要怕创造新的外文词。可以在新词第一次出现时在后面加一个短注释,时间长了,外国人认识了,就可以单独直接使用了。这是外国人自己推出新词时的标准做法。中国人也可以把新词的详细解释、相应的图片和视频放到网上,外国人检索到之后读一下,就认识这个新词了。现在中国官方新闻媒介、中国外交官和中国对外文化传播机构都在使用 loong,毫无违和感,外国人也陆续开始使用了。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降低外国人使用的难度,我们可以入乡随俗,微调音译词的拼写方法,不必拘泥于汉语拼音,例如象棋可以英译为 Shiang Chi。韩国首府首尔在各种欧洲语言中的拼写法都是不同的。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也可以百花齐放。

黄佶编辑配图,2024年7月19日)

相关链接:

关于修改“龙”的英文翻译的研究(黄佶,2006年)

Loong 在国际社会的应用情况汇总

公共传播实战录:我们是 Loong 的“传”人(黄佶)

【全民狂欢,创造历史】Loong 纷纷空降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

推广 loong 的广告(黄佶)

译龙为 Loong 实际使用案例按分类排列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