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

专题:关世杰教授论译龙:英语、俄语、德语都译错了!

  【编者按】十几年前,关世杰老师即已经提出改译龙为 loong,他随后研究了俄语和德语里的译龙问题,提供了大量资料,值得认真研读。(黄佶,2019年9月8日)

-------------------------------

2006年译龙为“dragon”在语言学上是错误的(关世杰)

  从“龙”英译成“dragon”历史看,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建构的结果。从传播交流的编码和解码看,“龙”翻译成“dragon”对树立中国国际形象不利,应予改之,这种更改既必要,也切实可行。近两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学者对龙的英译更改问题也曾发出过各种倡议。学者们对于“loong”的英译认可度较高,认为其发音和“龙”相近,在英文中也本来有此译法,如华人武术家李小龙的英文名字之一是“Lee Siu Loong”。

-------------------------------

2007年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关世杰谈龙的英译与国家良好国际形象推广(冀远,北京二外)

  “龙”和“dragon”的所指的差别较比 1805年时更为明显。大规模的中英、中美文化交流并没有缩小“龙”和“dragon”之间的能指和所指间的差异。误读妖化了我国国际形象;误读的信息源众多,影响受众巨大,不立即清除其恶劣影响,正本清源,中国人不仅要继续花费高昂代价永无休止地被动解释、说明,我们还要承担这种误读导致的误解继续带来的形象损失和经济代价。

-------------------------------

2007年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中“龙”与“dragon”的互译问题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关系(关世杰)

  已故的费孝通先生在晚年大力倡导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要提高“文化自觉”意识。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将“龙”译为“loong”,将“dragon”译成“拽根”,也算是文化自觉的一个具体行动吧。鲁讯先生说,路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套用他的话,“loong ”和“拽根”也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译的人多了,也就有了“loong”和“拽根”。

-------------------------------

2011年借助跨文化传播的 7W 模型理解改译龙的必要性(关世杰)

  对外传播通常也是一种跨文化传播,因而跨文化传播学理论在对外传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甲文化与乙文化在交流过程中,甲乙双方使用不同的编码和解码之码本理论,是跨文化传播理论中的精髓。本文以中国“龙”字和目前英文对应的译文“dragon”为个案,对上述观点进行了系统阐述。

-------------------------------

2012年关世杰教授壬辰龙年之问:冤案何时平反?

  基辛格举了 dragon 的例子,说明翻译和认知差异的确会构成障碍,导致很多美国人一直以为中国的龙就是他们心目中恐龙的样子,而且很邪恶。

-------------------------------

2013年在俄罗斯:дракон 是恶魔和被斩杀的对象(关世杰)

  莫斯科凯旋门外的俯首山上兴建的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馆前的胜利广场,广场上的纪念碑是旅游参观的景点。1995 年为纪念苏联战胜法西斯五十周年的一组建筑中,广场上的纪念碑格外显眼。纪念碑的基座上是圣格奥尔吉杀 дракон 的青铜雕塑,被割下 дракон 的头上有德国纳粹的标志,дракон 代表德国法西斯的寓意十分明确。

-------------------------------

2014年译龙为 Drache 严重丑化了我国在德语国家的形象(关世杰)

  Drache 起源于中东原始宗教,象征着火、风暴、干旱、地震、战争、黑暗等毁灭性因素,逐渐演变成《圣经》中那条让亚当和夏娃吃了智慧之果的蛇,是原罪之源的化身,必须要杀死,西方文化主张人性是恶的。中国主流文化主张人性是善的。只要基督教还在德国存在,Drache 的邪恶的含义就无法消失,德国民间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绝对不会消失。因而可以预见今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德国人都会把 Drache 作为邪恶的象征,是被屠杀的对象。

-------------------------------

2016年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调查研究(关世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是“原罪”的象征、“罪恶”的形象符号。笔者对龙在英国、美国、俄罗斯、德国的负面形象有专文论述,一再说明修改“龙”与“dragon”误译很有必要。中国应该修改“龙”与“dragon”误译,此词虽然只是一个词汇误译的纠正,但带来的国际社会效果非同一般。此事希望能引起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付诸行动。

作者简介:

  1981、1984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4年到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96年改为国际关系学院)任教。1991-1996年任国际文化交流教研室主任。1996-2001年任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系副主任。2001年至今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现为国际大众传播研究会(IAMCR)会员、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传播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哈佛校友会副会长。

 (摘自百度百科)

相关内容:

中国人对“龙”的印象和美国人对“dragon”的印象比较研究

摘要:

  在两次试调的基础上,本研究以中国厦门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的在校学生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查普曼大学和堪萨斯大学三所高校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就中国人对龙的看法和美国人对 dragon 的看法进行研究。调查所用问卷中采用了语义差异量表。问卷所得数据采用 SPSS(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s)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试图找出中美两国人分别对各自语言中龙或 dragon 的印象,并分析其印象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美国被试者对 dragon 的看法和中国被试者对龙的看法存在差异,特别是对“龙/dragon 与善/恶图腾的关系”和“龙的性情如何”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差异较大。中国被试者印象中的龙是正面的而美国被试者心目中的 dragon 是负面的。

  参与调查的不同宗教信仰的被试者根据其对龙/dragon 的看法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是基督教、天主教和犹太教信徒,看法较为负面;第二组是佛教、伊斯兰教和不信教的人,看法较为正面。

作者:白玫佳黛(北京大学)
授予学位:硕士
导师:关世杰
学位年度:2009
https://d.wanfangdata.com.cn/thesis/Y9001889

相关链接:

Loong 的又一应用:“天地龙鳞”法语翻唱版 Loong de la Chine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