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
十年前,我经历的“弃龙风波” 黄佶 ----------------- |
【因为提出译龙为 Loong 的建议,我于十年前被卷入“弃龙风波”之中。十年过去了,龙等中国特有文化事物名称的翻译问题仍然没有定论,中国文化如何自立于世界的基本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知识精英们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十年前。因此,记录和回顾这段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淡忘的历史,还是有意义的。(黄佶,2016年12月2日)】 2006年12月1日,上海政协主办的《联合时报》发表了“‘龙’为形象标志缺憾多多”一文。文章说: “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人们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几分自豪。然而,‘龙’在西方世界则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进攻性的庞然大物。‘龙’这一事实上从未存在过的动物形象也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文章还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吴友富的建议: “重新建构中国国家形象品牌”,“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可以在空间上分块,在时间上分段”,“既考虑到中华民族的总体形象诉求,又考虑到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不同文化特色与特征”。 报纸截图:联合时报,2006年12月1日。 笔者看到此文后,觉得吴教授的建议不妥,撰写了“分割中国形象标志,为分裂中国创造了文化条件”一文,于12月3日在龙 Loong 网(www.loong.cn)上发布。 我在文中说:“要避免龙在西方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进攻性的庞然大物’,正确的做法是改正龙的错误翻译。” 即不再把“龙”译为 dragon,避免龙和西方文化中的恶魔同名,而是把“龙”直接音译为 Loong。增加一个字母 o 是为了区别于英文常用词 long。 12月4日,上海《新闻晨报》发表了“中国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一文,副题是“包括‘龙’在内的一些形象标志容易被误解”,“上外专家领衔重新建构国家形象品牌”,报道了吴教授的前述观点和工作计划。 报纸截图:新闻晨报,2006年12月4日。 这篇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强烈的反响,网民对此文发表了大量评论。在笔者当时为龙 Loong 网收集的四百多条评论中,除了两条主张放弃龙,其余都对吴教授的建议提出了非常激烈的批评。 漫画:龙凭啥不能再做“中国形象代言人”? 图中左侧坐在厚厚的书上的人代表主张弃龙的学者。右边四位代表各个年龄段和性别的反对者。他们前面有一块牌子,写着“龙的传人”。 年轻女孩说:“龙不好?老鼠好不?那您孙子看不看米老鼠?”手持滑板、身穿五星红旗汗衫的男青年笑着说:“老伯您在开玩笑吧?” 穿西装、戴眼镜的中年男子说:“大叔!外国文化我们也懂。Dragon 在他们那儿是不好,可您回来‘拽根’也不对啊”。 胡子拉渣、头围毛巾的汉子手持舞龙用的宝珠道具,他说:“呵呵,大兄弟学问深!那你说过年我舞啥?” 漫画:龙的烦恼。作者:朱慧卿,2006年12月15日。 随即,全国围绕龙的废存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笔者的改译建议被认为是一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
12月8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时空调查:要不要给龙正洋名?”介绍了笔者的建议和龙 Loong
网。 网页截图: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2006年12月8日。 12月12日,人民日报“该如何称呼你,中国龙”一文写道:“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副教授黄佶为此专门建立了一个名为‘为中国龙正英名’网站。据他介绍,将‘龙’译为‘Dragon’在学术界也一直存在分歧。”并介绍了
dragon 和龙的区别。 报纸截图:人民日报,2006年12月12日。 |
12月14日,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转发了 AP(Associated Press,美联社)的报道。文章题为“In
China, a fiery debate over dragons”(中国爆发关于龙的激烈争论)。China Daily(中国日报)于第二天也转载了这篇报道。 网页截图:CNN 转载美联社的报道,2006年12月14日。 网页截图:China Daily 转载美联社的报道,2006年12月15日。 文中写道:"I saw some Western media used the word 'dragon' to describe
terrorists. Also, in the Harry Potter films, dragons represent evil ogres,"
Huang Ji, a professor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aid in a phone
interview Tuesday. Huang proposes swapping the word "loong" for dragon, when
translating the concept from Chinese. The standard Chinese word for the
mythical Chinese creature known in the West as a dragon is "long,"
pronounced with a hard "o" sound as in show. |
12月14日,上外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金立鑫在博客上发文支持吴友富,提出龙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是封建专制的符号,崇拜龙对中华民族并无好处。(南方都市报,2006年12月14日) 笔者获悉后撰写了文章“三次‘弃龙’:技术上的无奈,学术上的无知,情感上的无根”。 “第一次弃龙”是指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放弃使用龙作为吉祥物。这次“弃龙”是技术上的无奈,因为一个小小的组委会是无法改变龙的英语翻译的。 “第二次弃龙”指吴友富教授主张更换中国的国家形象标志。这次“弃龙”体现了学术上的无知。既然翻译错了,那就修改翻译嘛,怎么要抛弃龙呢? “第三次弃龙”指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教授金立鑫明确主张“弃龙”。他的第一条理由是“龙具有帝王属性”。他的证据是:“如果一说‘龙颜’,绝对不是你我的脸面,而是皇上的脸面;‘龙种’那当然也是皇帝老儿的后代,与你我无关。” 金教授只看见个别不利于龙的证据,而拒绝大量相反的证据,例如民众逢年过节舞龙灯、划龙舟,人们为孩子、为企业或产品取名时喜欢使用“龙”字,常用成语“望子成龙”和“龙凤呈祥”等等。
金教授这种做法在中国很普遍:对外国的东西十分宽容,对中国自己的东西却十分挑剔苛刻。外国的东西即使只有一分好的,很多人也会大加赞扬;而中国的东西只要有些微不足,就可能有很多人主张彻底抛弃。 所以笔者认为第三次弃龙表现了中国很多知识分子在情感上的无根。其原因是他们在思想和物质两个方面被彻底打败了,他们失去了自我,在外国(主要是西方)的东西面前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强烈到使他们失去了进行正常逻辑思维的能力。 漫画:龙宝宝“很挤”,这是个问题。
|
那一段时间里,笔者以龙 Loong 网为主要平台,就改译的重要性和各种改译方案的优劣和广大网友进行了频繁的交流和激烈的辩论。新闻媒介也转载了双方的各种观点。 网页截图:龙 Loong 网(www.loong.cn) 网页截屏:china.org.cn,2006年12月15日。 2006年年底,中国日报社的出版物“21st Century 英语教育周刊”把笔者评为“2006 年度英语教育十大风云人物”。 该报介绍说:“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黄佶走进公众的视野源于一场有关中国‘龙’英文译名的争论。‘龙’历来是中国国家形象的象征,然而,与‘龙’对应的英文单词 dragon 在西方文化中却代表着一种邪恶的怪兽。对于‘龙’应如何准确英译,学术界争执不下。在 loong,long,lung,Chinese dragon 等备选译名中,loong 受到普遍肯定。而黄佶堪称 loong 一词最忠实的拥趸。在这场几乎全民参与的争论中,黄佶倍受瞩目。为推广 loong 一词,黄佶奔走呼吁,建立‘为龙正英名’网站,发掘有关龙的史料。同时,他还发表学术论文,并在媒体上鼓励开展有关‘龙’英译名的讨论,甚至给北京奥组委、中国龙舟协会等相关政府部门广发倡议信。如今,有关‘龙’英文译名的争执渐渐淡去,而黄佶‘为龙正英名’行动仍在继续。” 每位入选者说过的一句话被该报列为各人的“经典语录”。笔者选择的是:“世界上本来没有 Loong 这个单词,但是用的人多了,就有这个单词了。” 报纸截图:21st Century 英语教育周刊,2007年1月1日。 |
2007年10月12日,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召开。笔者向论坛提交了论文“关于修改‘龙’的英文翻译的研究”,从九个方面论证了龙不应该译为dragon: (1)龙和 dragon 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2)在西方的神话和传说中,dragon 是恶魔的象征; (3)中国被比喻成 Red Dragon,但 red dragon 是基督教传说中最初也是最大的恶魔; (4)西方媒介用 dragon 象征恐怖主义、德国法西斯、黑社会势力、财政赤字、政治麻烦、火灾等; (5)在西方电影里,dragon 被描述为未来世界的毁灭者; (6)在虚拟的电子游戏世界里,dragon 也是恶魔。这对儿童会有很大的影响。 (7)把中国的象征龙翻译为 dragon,不利于树立中国正面的国际形象; (8)把龙翻译为 dragon 影响了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 (9)Dragon 的形象实在太丑陋了。 此文后被收入论坛文集。 论文集封面: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设计者:张清,2007年。 11 月19 日《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宣言》(简称“兰州宣言”) 发布。论坛论文集主编、兰州龙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克复就“兰州宣言”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在叙述了上述九个原因之后说: “基于这样的认识,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宣言指出:‘中华龙与西方 dragon 完全不同。中华龙形象神奇,主要象征正义与吉祥;西方 dragon 外貌丑陋,主要代表邪恶与祸祟。应将龙英译为 loong 以示区别。’” 照片:黄佶在“兰州宣言”石碑前留影。摄影:陈雪军,2014年6月20日,兰州龙源公园。 “兰州宣言”广受媒介关注,其后如何译龙一事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学术界的争论一直延续至今,在很多人开始把龙译为 Loong 的同时,很多人继续把龙译为 dragon。另外,其它中国特有事物例如京剧等的名称应该如何翻译,也不时引发争论。多数知识精英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仍然持保守立场。 【注:2015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岳崇提交《关于纠正龙与 dragon 翻译错误的提案》。2016年3月,岳崇再次递交提案,呼吁译龙为 Loong。全国人大代表王军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 (摘录自《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免费电子版下载网址:www.loong.cn/ylfy)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