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首页  导航地图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论文集》编撰始末

原标题:“第十本龙书”,作者:庞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825f0010090h8.html

  第十本龙书是有“反映了新世纪以来龙文化研究的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之誉的《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论文集》(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那是2006年8月下旬,蒙兰州龙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国文先生之邀,我专程去了一趟兰州。主要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参观兰州龙源公园,为“龙源”写一篇文章,编一个介绍“龙源”的小册子;第二件事是商量一下,由我们两家,即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和兰州龙文化研究院联合发起、组织一次高规格的龙文化论坛。商量的结果是由我负责专家的邀请和论文的征集、审查和编选,筹措经费和具体办会事宜由兰州方面负责。

  在谈到出版论文集时,王国文先生问会前出好还是会后出好,我说各有利弊:会前出可作为论坛的重要成果之一,在论坛期间召开首发式,也可直接发给参加论坛的作者和其他与会代表;会后出的好处是能把论坛上的发言收进去。相比之下,会前出的好处多一些。于是决定会前出,并由我全权负责这件事情。

  回到西安后,我撰写了征集论文的启事。主要讲明了龙文化的重要性、举办这次论坛的意义、论坛的主题(即“寻考龙的源脉,析理龙的文化,弘扬龙的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举行的大体时间、论文参考题目、撰写格式、地址邮箱及入选后的稿酬情况等。启事于2006年10月18日在“中华龙凤网”首发。同时,我也将启事印了近百份,寄向我认识和了解到的相关专家、学者,有的还通过电话做了进一步落实。

  之后,就有论文陆陆续续发来或寄来。发来的稿子好处理一些,寄来的稿子需要重敲,有的还是手写体,字迹潦草,繁简混杂,得反复辨认,比较费事。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收稿,改稿,编稿,总体看来还不错。郭大顺先生的《龙凤呈祥——从龙凤题材的发现看红山文化及西辽河流域在中国文化起源史上的地位》、黄佶先生的《关于修改“龙”的英文翻译的研究》、贾京生的《透析中国当代“弃龙”风波背后的文化价值》、乐后圣先生的《龙图腾文化旷古绝今的现实价值》、巩建华、赵少英的《人龙舞是发展海洋龙文化的非物质文化精品》等文章都堪称上乘之作。

  论文集也收入了我近年来撰写的一些重要文章,它们是:《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情感纽带——中华龙的定位》、《中华龙的“扬”、“汰”、“建”》、《炎帝与龙文化》、《舞龙的创造学考察》、《龙企业龙产品与龙文化》。我的这些文章,有的在一些全国性的会议上做过演讲,有的已在报刊上发表,收入时又仔细地做了修订。排在前面的两篇,对“弃龙”风波中提出的的一些问题都做了正面回答。

  原计划论坛于2007年春天举行,但却未能举行。主要原因是经费未到位,还有就是兰州当地学者的若干篇论文迟迟未交稿。于是商定将论坛日期改到下半年。下半年哪一个月呢?因我7月中旬要出国,9月底才能回来,这样就定在了10月份。出国之前,我将近四十篇论文编好,排了目录,全部打印出来,连同配的五十多幅图片,刻了盘,一并通过特快专递“递”给了兰州的王国文先生。

  后期的工作,如将兰州当地学者的若干篇论文加入集中,校对,联系出版社等等,王国文先生安排给了张克复先生。张先生是兰州龙文化研究院的副院长,也是位多有建树的文史专家。这样,该书的主编就由我和张先生共同担任了。

  当然,这部论文集的出版,还有赖于北京龙源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正先生的支持,贾先生毕业于美术学院,论文集的封面便由他来设计,他又是投资者,为此书的出版提供了足够的资金。于是,这本龙书就以16开,硬皮精装的面目面世。印得如此大气而精美,这在有关龙文化的论文集中,过去是不曾有的。

(2008年3月18日多伦多枫华阁)

  


首页  导航地图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龙 Loong 网主编信箱:fishman_uu@hotmail.com
* 题图装饰背景图片取自荷花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