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首页  导航地图  论坛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民间组织将整理网友意见,向国家申请中华龙正名

2007年11月23日 来源:兰州晨报
http://news.sohu.com/20071123/n253426082.shtml

  龙 Loong 网编者按:在西方人眼里,龙代表中国。更改对龙错误的翻译,有助于塑造正确的中国国家形象。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良的国家形象会阻碍一个国家的发展。研究如何树立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为政府决策提供各种参考方案,是中国有关专业的学者的基本职责,不是“吃饱了撑的”。相反,不进行研究、不提出各种建议,是中国学者的失职。当然,这一工作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参与,以及政府的指导和组织实施。(黄佶,2007年11月24日)

  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专家庞进表示待全国大讨论告一段落后将正式向有关部委提出申请

  “上书”国家,为中华龙“正译名”

  本报讯(记者李国林)中华龙英译“正名”事件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随之而来的是,全国网友就此展开了铺天盖地的热烈讨论,一部分专家、学者也持不同观点在网间、各大报刊上进行了论战。

  11月22日,民间关于中华龙可否更改英译名的讨论有了更大进展,兰州龙文化研究院、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西安)等龙文化民间研究组织的专家、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民间关于为中华龙英译“正名”的大讨论告一段落后,将集中整理一下全国网友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联合一些学术团体以报告信的形式向中宣部、文化部、国家语委等提出申请,为中华龙英译“正名”!

  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庞进告诉记者,党的十七大对弘扬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我们的龙文化应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理解和认知,这样会有助于把我们的文化向前推进。为中华龙英译“正名”一事,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来关心它;请海内外的华人都行动起来,更加重视这件事,集思广益,也许就会酝酿出更多、更好的“正名”方案,以备国家有关决策部门选择、考虑。

  就本报独家报道《〈兰州宣言〉呼吁为龙“改名”》后在全国引发的热评,庞进予以了热切的回应,并委托本报刊发《正名有必要,争鸣是好事》一文,欢迎广大网友广开言论,为中华龙英译“正名”出谋划策。

  正名有必要,争鸣是好事

  《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宣言》经《兰州晨报》报道后,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

  大家积极参与到“为龙正译名”的讨论中,我感到特别高兴。网友们对龙文化的热情和关注也让我由衷地感动。

  龙的精神是容合(兼容、包容、综合、化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龙的事业是全民族的事业,与每一位中国人有关,大家都参与到龙的事业中,积极建言、献策,这本身就符合龙的精神,也是龙文化的魅力所在——当代龙文化尊重每一个人发言的权利。如果一种文化引不起大家的关心,这种文化的命运就堪忧了。
  
  我浏览了媒体相关报道、一些学者的文章和网友们的帖子,觉得大家的意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支持“为龙正译名”并同意将龙英译为loong的;一类是反对“为龙正译名”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没有必要;还有一类是同意“为龙正译名”,但不同意用loong,因为loong的前四个字母loon,在英语中有“傻瓜”、“疯子”的意思。

  “为龙正译名”当然是有必要的。这里的关键是中华龙与西方的dragon是两种具有不同来由、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象征物:中华龙形态神奇,尽管曾有象征帝王专制等负面的内涵,但经过几千年的演进和升华,现在已成为正义、吉祥、团结、和谐的标志,和容合、福生、谐天、奋进的象征;西方的dragon外貌丑陋,尽管有一些正面的内涵,但主要还是代表魔怪、邪恶与祸祟。既然是两种不同的象征物,那么分清楚就比混到一块好。在信息传播已很发达的今天,改一个译名,并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已不是什么难事。何况“为龙正译名”活动本身,也是对中华龙文化的一次宣传和弘扬,我们何乐而不为?

  至于是否将龙译为loong,将dragon译为“劫根”,抑或“獗更”,可以广泛讨论,然后集思广益,供国家有关决策层参考。《兰州宣言》中提出的译法并非不能改,如果哪位朋友还有更好更妙的译法,发表出来,得到绝大多数国人认可,那当然是好事,我们没有理由不赞同。

撰文:庞进(责任编辑:李彬)

  


首页  导航地图  论坛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龙 Loong 网主编信箱:mail@loong.cn
* 题图装饰背景图片取自荷花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