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首页  导航地图  论坛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龙的正名”引起社会关注,炎黄子孙不作恶龙后代

龙网评论员文章 2006-4-13
转载自:www.longlonglong.org

  从2005年底,一股名为“龙的正名”的思潮正在中华大地上涌动。这股热潮引起了来自学术界、经济界、产业界人士的广泛讨论,来自各界的爱国人士纷纷投以热切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参与和支持的意愿。大家发出了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中国不是传说中的恶龙,中国要重新为自己的形象正名。

“龙的正名”话题的由来

  2005年11月10日,来自欧亚地区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学者等千余人汇聚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参加欧亚经济论坛。该论坛以地区经济合作为主题,交流合作信息,探讨合作途径,共谋欧亚地区发展大计。当时正在陕西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在此次论坛中创意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苏彤先生在欧亚城市领导圆桌会议上发表了题为《龙经济:发展创意产业;催化共生经济——欧亚城市文化经济合作的新方向Long-Economy:Creative Industry & Symbiotic Economy》的演讲,向世界首次提出了“龙的正名”问题,他说:

  “为了将以‘共生和谐;长久经济’作为全球经济,特别是在全球文化经济发展格局中处在十分特殊地位的“欧亚经济”中达成的发展共识。建议以广泛存在于世界诸多文化之中的“龙图腾”(Long totem)作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经济主张的象征。

  同时,“龙经济”概念的提出也是基于这样一个一个全球跨文化活动的设想“龙的正名”——比较东西方文化中都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龙”的文化形象,弥合东西方文化交往中的有关龙的“一字之差”。“龙”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神圣、吉祥的图腾,中国人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但中国“龙”的形象在世界跨文化传播中却存在着一个误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龙”的翻译成“the Chinese dragon”,而 dragon(英语发音为“拽跟”)一词在英语中特指:龙一种传说中的怪物,一般被描述成有狮爪、蛇尾、翅膀及带鳞的皮肤;凶暴、难以驾御的人;可怕或危险的东西(Something very formidable or dangerous.)其形象在西方历史,特别是基督教文明历史中是具有特殊意象的。总之,西方文化中 dragon 的内涵与形象同中国文化中的龙有重大差异,若不加分别的混同起来,在日益紧密的跨文化传播与沟通中,会造成巨大的歧义。

  当前已经有诸多国内外学者认识到并分析过这一问题,但是尚没有提出解决办法。本文提出:应采用音译加意译的双重办法,将中国“龙”音译为“long”,意译为“长久”,而长久的英文恰好是“long”,这样,全球关于中国龙的发音可以统一,而且意义也可以通约。通过这一个 long 字,可以传递丰富的文化内涵。将中国龙翻译为“the Chinese long ”,以“long”特指中国龙。向全世界发出这样的声音:中国是一个崇拜“长”渴望“久”的民族——他们最长的两个河流分别称为“长江”和“长河”;他们最伟大的建筑称为“长城”;他们的最重要的街道称为“长安街”;他们最恢宏的古代都城叫长安城。他们用“长命百岁”相互祝愿;他们的先人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词句;他们的吉祥图案是“如意盘长”……总之,“和谐社会;安定长久”是中国的时代精神,是时代呼声,“龙的正名”将是传播这一意象的形象起点,发展“和谐长久“龙经济”将是这一文化活动的目标。

  即将在 2008 年举行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提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表达了和谐共生的时代主旋律。在时代精神一体化、全球一体化和产业一体化的背景下,创意正在不断地被重新定义。因此,对人类历史上不同文化关于“创生”的图腾进行追问和探询,并绘制一张象征人类“创造共生”的终极符号——可以实现全球跨文化认同的“创意图腾”,来表达当今时代的不同文化下的人们对“创造”的相同理解。(In the spirit of global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creativity is continually re-defined. Research and enquiry into different cultures in the history of humanity reveals different"totems of creativity". These can be combined into a symbolic form that can both transverses and recognises different cultures. This allows us to express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creativity in the modern age.)

  这张“创意图腾”将表达“生生不息之长久”与“无限发展之循环”的意象。也许,一个最恰当的方案之一就是用“龙”(LONG)的造型来设计这一图腾。龙曾经作为世界各民族对“创生”的共同的崇拜,今天龙将可能再次成为这样的象征。”

“中国形象·龙的正名”学术 / 艺术交流活动

  2005年11月12日,正值距第二十九届奥运会 999 天之际,在京西南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文化园,举行“‘中国形象·龙的正名’学术 / 艺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太平洋学会等单位支持,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从长城到奥林匹亚艺术行组委会主办,创意中国产业联盟(CCIA)及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文化委员会承办。

  该活动由中国企业促进会企业文化设计委员会秘书长杨子云主持,从现场的九位著名书画家写九个龙字开始。以后每天有一幅“龙”字书画作品诞生。这样到2008年8月8日共有“1008”个龙字艺术作品,再加上中华文化园龙字碑林上已有的 999 个龙字,一共是 2007 个龙字。最后一个“龙”字将在奥运开幕之际,以最具创意的形式完成,寓意着中国祥龙的腾飞,这将是一个和谐长久的新形象,代表创意(Creativity)、人文(Humanity)、智慧(Intellect)、自然(Nature)和艺术(Art)五者的完美统一!

  在开幕式中,杨子云宣布龙网 http://www.longlonglong.org 正式开通,同时,网上开展的“龙的正名”签名活动正式开始。

活动之际,各大媒体对此活动进行报道

新浪网对此事件的报道为: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11月12日,在京西南的中华文化园举办了“中国形象·龙的正名”学术、艺术交流活动,此次活动也是为了纪念距第29届奥运会倒计时999天。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图腾,是吉祥、如意、和谐、长久的象征,全世界的华人都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形象代表着中国的形象,代表着中国人形象。

  但是长久以来,“龙”的形象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中存在着文化的冲突——西方的龙“dragon”是“恶龙”,是凶恶,残暴势力的象征。长期以来西方世界一直把“中国龙”翻译成“the Chinese dragon”,在各个领域的西方文化作品中,“中国龙”一直和“黄祸”和“恶势力”联系在一起,经常被误读和丑化。

  今天,当中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大国,我们要以崭新的形象迎接北京奥运会,我们要完成“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在世界范围跨文化的传播中消除对“龙”的误读和丑化。

  因此,在据北京奥运会召开还有999天的日子里,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文化管理学会郑重庄严地提出“中国形象·龙的正名”的主张,建议以汉语拼音“long”同时也是英语中表示长久意思的单词“long”作为对中国龙的标准翻译。希望得到全世界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以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认同。

“龙的正名”引发以学术界为代表的各界关注,

不愿更改“龙”之英译背后的儒学思想根源
——张珊珊(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2006年1月15日

摘要:
  英语中对中国龙的翻译,用的是“dragon”这个有邪恶含义的字眼,与中国龙的本质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这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化的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它让妄图妖魔化中国的阴谋者有机可乘。但大多数中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或者觉得更名是小题大作:外国人已经习惯了这个词,人家难以接受新的翻译,等等。其潜在思想根源是儒家的处世哲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忍则忍”。

“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黄佶(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2006年2月15日

摘要:
  “龙”不应该翻译成 dragon。Dragon 的本意是凶残的有翼巨兽、恶魔、悍妇等。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自称 dragon,是自我妖魔化。“龙”也不应该翻译成 long。Long 的英文发音不是“龙”,而是“狼”,这不是真正的音译。“龙”应该翻译成 loong,它的发音和“龙”相近,在英文中本来就是“龙”字的音译,有些西方人也把龙称为 loong,有广泛的使用基础。Loong 的两个“O”字母象龙的两只眼睛,loong 使人联想到 long(长),所以它也是一个象形文字,和汉字特色相通。而 long 在形象上是独眼龙。(本文2006年2月15日完成初稿于上海,2月23日补充修改)

龙图腾溯源——对黄佶提议的一点佐证
——仲富兰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2006年2月20日

  仲富兰按语:我的同事黄佶先生提出了“龙”的英译问题:“龙”不应该翻译成 dragon。他说:“Dragon的本意是凶残的巨兽、恶魔、悍妇等。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自称dragon,是自我妖魔化。‘龙’也不应该翻译成long。Long的英文发音不是‘龙’,而是‘狼’,这不是真正的音译。‘龙’应该翻译成loong,它的发音和‘龙’相近,在英文中本来就是‘龙’字的音译,有些西方人也把龙称为 loong,有广泛的使用基础。Loong的两个‘O’字母象龙的两只眼睛,loong 使人联想到 long(长),所以它也是一个象形文字,和汉字特色相通。而 long 在形象上是独眼龙。”我是赞同的,为了呼应他的观点和提议,我将不久之前对于“龙”的考证文章发在这里,给黄佶的观点提供一点小小的佐证。

把中文的“龙”字译成英语的 dragen 是错误的
——徐钦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06-2-21)

摘要:
1985年中美两国的专家学者在共同编撰中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时,对“龙”的条目便出现了上述两种不同的意见,最后没有达成共识。于是在百科全书第5卷的第367页上,“龙”具有两个独立的条目。其一是“龙 dragen”;其二则是“龙 long(dragen)”。
  我们建议:从今以后在中国的“龙”和英语的 dragen 之间应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我们要郑重地告诉全世界人,中国的“龙”与英语的 drag

从“龙”落选 2008 年奥运会吉祥物说起
——吴丹(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摘要:
  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西方的“龙”是 Dragon,在外形和性情上和中国的龙有很大的差异。为了区别于中国的龙,可以把 Dragon 音译为“得拉更”。本文从起源、翻译和价值观这三个角度,分析了东西方的“龙”完全是“此龙非彼龙 ”。

呼吁:中国龙凤应译为 Loong Feng
——庞进(作者为著名龙凤文化研究专家、作家)
(2006-3-15)

摘要:
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公布后,被海内外华人普遍看好的中国龙意外地落选。北京奥组委解释其原因是“由于龙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理解”。针对这样的说法,我写了《为中国龙落选而惋惜》一文,指出中国的龙与西方的 Dragon 在容合对象、神性、意蕴、功能等方面多有不同,“不是一回事”:中国龙取象广博,形态神奇,主要象征和谐、正义与吉祥;西方的 Dragon 取象窄狭,外貌丑陋,主要代表魔怪、邪恶与祸祟。那么,“龙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理解”之说就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即“将两种不同来由、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象征物混在了一起”。

  随后,2006年2月3日(丙戍正月初六),在西安图书馆举办的“天禄讲坛”上,我又以《正说中华龙文化》为题,再一次阐述了上述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至于一些基督教学者从‘龙是怪兽、是魔鬼’的观点出发,在网络及其他场合发表文章或演说,将‘龙的传人’诬指为‘魔鬼的儿女’,说轻了是缺乏善意,说重些是别有用心。世界是多元的,文明是多样的,全球化不是一种文明的一元通吃,而是各种文明的多元集优。在文化问题上,既不可以用东方的讲究来要求西方,也不可以用西方的说法来框范东方。鉴于此,我郑重建议,从今之后,将 Dragon 直译为‘劫更’,将龙英译为 Long 或 Loong,以示区别。——从而使西方人知道中国龙是怎么回事,并通过对龙这个中国第一号图徽标志的了解,进而认识中华文化优秀精华之正大与奇妙。”


  其实,在“龙的正名”背后,暴露了一个普遍的文化现象。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处理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按照陆永昌先生于2006年4月5日在《中华读书报》发表的题为“从“dragon”与“龙”的翻译说起”的文章中所言:“需要在更广阔的背景下与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建立起积极的互动关系”,换句话,就是一个文化视野的问题。今天,需要建立真正的“全球化”视野,通过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逐步消除“文明的冲突”,减少文化的摩擦,建立人类和谐文化的共识。所以,“龙的正名”活动的真正意义,不是在文化内容上有什么建树,而是提供一种跨文化的视野和思考。至于“龙”倒底应该被翻译成“long”或者“loong”,已经属于另外一个问题。

  

首页  导航地图  论坛  为龙正名  媒介  No Dragon  对龙的误解  Loong 的英文解释  Loong 的应用实例
龙 Loong 网主编信箱:mail@loo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