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Dragon Boat:一种与目标语文化存在分歧的话语形态

原标题:他乡有中华——端午与龙舟

翟石磊(原载微信公众号“世话石说”,2018年6月19日)

  西元 2018年 6月 17日,周日;农历戊戌年五月初四,多云,大曼城区索尔福德市运河码头。

  端午节前夕,生活在大曼城区华人与当地居民齐聚于此,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举行龙舟赛事等。

  在大曼城地区,生活着二十万华人,其中包括近五万名留学生。活动当天,整个码头地区俨如中华:彩旗飘扬、隆重的开幕式、中国的龙舟、中国的粽子,更重要的是,处处皆是华人面孔。

  端午,英文翻译为 Dragon Boat Festival,对于这个翻译,我始终感觉很是别扭。龙舟比赛仅仅是端午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何如何(如此?)突出龙舟?同时,从跨文化传播角度来看,龙的英译 Dragon 又恰恰与基督世界的 dragon 文化有着一定的文化冲突。换句话说,本来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寓意深远的端午节,却因为翻译的问题,导致节日文化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被大大过滤,最后剩下的精华则是 —— dragon boat,一种与目标语文化存在分歧的话语形态。这是我参加此次英国端午活动的感受之一。

  ……

  本次端午龙舟赛共有三十三支队伍报名,实际参赛队伍有三十二支。从人员构成背景来看,包括在大曼城领区的学生、商业团队、社会团体、驻外机构、访问学者、当地机构以及宝岛台湾队。

BAO DAO 队,这是一支由生活在曼城地区的台湾籍华人组成的龙舟队

比赛结果公示牌

  作为第一次参加龙舟比赛的我,以及我的队友们,赛前基本没有接触过龙舟。因此对本次比赛看得也比较淡,抱着重在参与的心理。我们成功的完成了三轮比赛,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然而,回首本次端午活动,我的内心总有一些不安,一些“问题”(至少在我个人看来)着实让我反思许久。

  第一,我们究竟该如何向外国人讲述“端午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推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手段。中国是一个故事资源丰富的国度,但是如何向外国人讲好中国故事,却一直是一个梗——很多人并不清楚如何讲述,甚至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国故事本身也知之甚少。以端午活动的“文艺演出”环节和开幕式环节为例,舞狮、舞龙、武术、歌舞等演出活动固然可以体现中国文化和艺术,但是这并不是“端午故事”。好在孙大力总领事在讲话中特别讲述了一小段屈原的故事:从屈原的姓名到屈原投江。他的故事,是一种话语叙事。可惜的是,现场节目演出与端午故事和端午主题关联系太少,在如此盛大的活动现场和如此标志性的故事主题背景下,端午文化和端午故事内涵没有得到演绎,因此,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而言,这次活动就是龙舟赛,龙舟赛就是中国的端午故事的全部。

  第二,通过参与龙舟赛,深刻感受到华人对于龙舟认知和驾驭能力的薄弱。龙舟是中国文化符号,然而,试问中国有多少人操练过龙舟?有多少中国人能够正确划桨?更有多少中国人能够熟练的驾驭船舵?此次龙舟赛,所有的舵手都是“外国人”,几乎每一支华人代表队登上龙舟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洋舵手”向“龙舟故乡”的人讲述如何正确划桨,如何正确配合团队操控龙舟。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些华人与“外国人”混合的队伍中,明显可以看到“洋人”的划桨规范度和协调性要明显好于华人选手。很多华人队员,都是第一次划龙舟,甚至第一次划桨。先不论技术如何,仅仅如何参与竞赛,构建“团队”认同,与团队协作意识就是一个突出问题。这让我不禁反思我们的体育教育。从小学以来,我们的体育课就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课,体育课上更加强调“考核性”项目的训练,很少涉及体育文化、团队意识培养、体育基础技能训练等。

  长期以来,体育课要么被视为形式主义,成为其他课程可以随意“侵占”的课程空间,要么成为一种中考和高考的“测试科目”,很多时候,学生对体育不是热爱,而是一种无奈的应付。这并不是说中国人不热爱体育,恰恰相反,中国的体育迷队伍非常庞大。由此看来,不是体育对国人没有吸引力,而是我们的体育教育出了问题:过度重视体育作为考核课程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和社会活动形态的“育人”功能。中国教育体制中不能很好的培养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体育强国梦将永远是一场梦。

  第三,华人与“洋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敬业和专业性”问题。在国外,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外国人进行体育活动的“专业性”:并不是动作多么专业,而是为了某项具体活动所进行的准备工作的专业性:跑步必然身穿跑步服装;骑车必然头戴头盔,身穿骑行服装;参加龙舟赛,他们也身着运动装,完全以适应龙舟比赛而着装。在龙舟赛前和比赛过程中,华人更多忙于各种姿势的合影与拍照。其实按理说,龙舟对于外国人更应该是一种新鲜的事务,但是他们并没有拥挤到码头岸边,甚至停靠龙舟的站桥边去拍照(这里的栈桥是深入水中的一段,用于登龙舟,一些人为了去拍照,纷纷涌向那里,最后主持人不得不用中文把他们“请出来”)。既然是龙舟赛,就要遵守龙舟赛的规则。专业性和敬业心,洋人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

  第四,在和朋友交流端午活动的时候,我们谈到:为何我们在国内基本感受不到端午节的文化形态,除了吃粽子,就是享受一天假期,无他。为何到了海外,端午节的活动却又如此丰富?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去玩味。记得小时候,每逢端午,大人都会我们小孩子手脚系上彩带,脖子上挂着香包,门前挂上艾草,甚至依稀记得大人还给小孩子喝一种特殊味道的、自制的“饮料”。如今端午,节日的内涵的确被稀释了,淡化了,于中国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承似乎更加仰仗国家仪式,民间自发传承依然处于小众范围。这的确是一个该好好反思的问题。

  以上一些问题仅仅为个人观察与体悟,当然不能说一定是正确的。但是我想了又想,还是决定把这些感受写出来,放到这里。一是为了警醒自己,督促自己去完善和发展;同时也是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感兴趣人们的注意,我们共同去寻找更好的方式,去展示中华,去塑造中国形象,去讲述中国故事。

  作者简介:翟石磊,男,汉族,江苏邳州市人,2003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学术兼职: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会员,上海欧洲协会会员,中国外语教育协会会员。(百度百科)

(黄佶编辑,2020年3月8日)

相关链接:

专题:“端午节”译为 Dragon Boat Festival 是非常错误的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