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

学术论文摘选

“此龙”非“彼龙”也 —— 对中国“龙”英语翻译的再思考

渭南师范学院外语系 杨淑侠

  摘要:“龙”在中国不单是一个图腾,更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英语翻译时把中国“龙”译为“dragon”,既忽视了两种文化的不同内涵,也不符合时代精神。本文从中国“龙”的文化渊源和文化特征入手,指出中国“龙”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更渗透出中国人追求争与善的美好愿望,进而提出把“龙”翻译为“loong”更符合中国“龙”的本色。

  关键词:龙;dragon;文化内涵;翻译

  在中国文化中,龙的足迹无所不在,毫不夸张地说,龙文化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和主质(张竹筠,P4)。学术界对龙形态的解释虽有原型说、图腾说、物候说、兼容说等,但它们充当的角色都是通天使者、降雨神兽、吉祥灵物。而西方文化中的 dragon,《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有如下描述:(1) a large imaginary animal that has wing and a long tail and can breathe out fire; (2) a woman who behaves in an angry, unfriendly way.由此可见,“此龙”非“彼龙”也。

1.中国龙的历史渊源(略)

2.中国龙文化的特征及内涵(略)

3.对中国“龙”英语翻译的思考

3.1 使用 Loong 在音、形、意上更接近“龙”的本意

  前面提到.西方的 dragon 的本意是凶残的有翼巨兽、恶魔、悍妇等。这与中国龙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翻译“龙”时,虽然“long”是“龙”的汉语拼音,但在英语语言中,它又是一个形容词,意为“长、长远、长久、渴望”等,这种字形上的雷同不利于对外交流。鉴于此。笔者觉得还是译成“Loong”比较好,即将第一个字母大写,并加两个“o”,形成一个“Loong”的专有名词,发音亦为汉语“龙”的纯正发音。这样,西方人在阅读、使用时,就容易区分,而不至于与作为形容词的“long”相混了。另外,Loong 的两个字母“o”象龙的两只眼睛,所以它也可看作是一个象形文字,和汉字特色相通。

3.2 使用 Loong 的译法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品牌”

  文化是一种历史形成.特别是作为民族象征的文化符号,它本身积聚的就是民族文化极强的内部凝聚力。时代历经变迁.不同的历史阶段衍生各自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却无损于龙作为中华民族图腾的根本存在。为什么龙的形象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人对龙图腾的崇拜会依然不减呢?原因不难理解。毕竟,在长久的历史传统中。龙的形象已经得到了中华民族这个整个大家族的普遍认同,是一种经历过文化整合的普遍性符号。其形象的变化与文化内涵的发展,则是这种普遍性通则之下的一种多样性变异。今天中国龙的形象和文化内涵更应赋予新的时代特征,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足够的自信面对世界。

3.3 使用 Loong 的译法有利于跨文化交流

  语言承载文化,特定的文化附载在特定的语言之上,因而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中国龙不同于西方 dragon。所以,为中国“龙”正名,一则是为了避免文化误读,更是为了有效的文化交流。名字也反映了一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尊严。韩国人把首都的中文译文由“汉城”改为“首尔”,并正式通知中国方面,反映了他们对名字的重视。我们不妨把此问题亦上升到战略高度进行考虑,而不能持无所谓的态度或顺其自然的态度。

4.结语

  汉语“龙”和英语“龙”虽然在外形上有些相似之处,但其各自表征的文化内涵绝然不同,在社会生活中的喻意更是大相径庭。众所周知,不同语言文化进行交流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和增进不同文化的可理解性,缩短彼此间的认知距离。因此,关于英汉“龙”的文化对比引申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在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涉及独特文化内涵和喻意的词语不能简单直译。以避免文化误读。

参考文献:张竹筠:回眸龙文化,《寻根》,2002年第二期,P4-6。

原载:时代文学,2008年第十五期

(黄佶编辑配图,2019年7月2日)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