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
学术论文摘选 “福娃”英译之争与文化负载词的汉英翻译策略 王银泉(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翻译,2006年第三期 一、引言 文化趋同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是,文化差异性依然存在,从而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种种障碍和困难。从翻译角度来说,由于上述因素,翻译中的可译性虽然占据主流,但是,翻译中的不可译性也不容忽视。在汉英翻译实践中,文化负载词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译性,其翻译向来是一大难点。所谓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即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包惠南等,2004:10)。北京 2008奥运会吉样物“福娃”就是这样一个文化负载词,其英译“Friendlies”目前引发了较大的争议,本文试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探讨一下“福娃”的英译。 二、“福娃”英译的争议 “福娃”的英译“Friendlies”自诞生起就引起了广泛争议,不同意见主要集中于两点,第一,“Friendlies”似有错别字之赚。第二,“Friendlies”难以体现中国特色,反映鲜明的中国语言文化,而奥运会自有吉祥物起就要求吉祥物必须有广泛的文化内涵,还必须体现主办国的民族特色。…… |
三、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福娃”英译“Friendlies”的争议之二同时也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争议,就是它丝毫体现不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既不利于我们站在对外宣传这样一个高瞻远瞩的角度,借举办奥运会这一前所未有的盛会大力宣传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又不符合国际奥委会关于奥运会吉祥物必须有广泛的文化内涵,必须体现主办国的民族特色的要求。从翻译角度来说,这一争议反映了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对文化负载词我们该如何处理或者该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在跨文化翻译中,对于那些具有浓郁民族语言特色而且在目的语文化中又属于意义空缺的汉语词汇,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处理。正如孙致礼(2000:359)指出的,翻译中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蕴。 纵观已有的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探索,不难发现,对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我们已达成基本的共识,即采用汉语拼音音译加解释性译文的翻译策略不但是可取的,而且是可行的。包惠南等(2004:10-11)在论述文化差异与语言翻译时指出,由于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而造成的词汇空缺,翻译时无法用准确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义内涵,因此只得采用音译的办法。金惠康(2003:152)也认为,在介绍传统中国文化的汉英翻译中应遵循物从主人、名从主人,以我为主的翻译策略,凡具有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食物大多宜采用汉语拼音拼写,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语言的风格。 比如说,现在国内食品多崇尚洋名,但是洋人却以 tofu 来代替 beancurd 作为“豆腐”的英文名称。同样,“饺子”不再是 dumpling,而是 jiaozi。此类汉语借词由于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同义词,因此是以全新意义进入英语词汇,具有形式上的独一无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反而不容易被英语词汇淘汰,而是已经牢牢地在英语词汇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另一个众所周知的汉语拼音音译成功范例是“中国武术”,相对于 Chinese martial arts,Chinese Kungfu 甚至 wushu 似乎更为外国读者所愿意接受,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反映了文化发展的趋同性以及外国读者对文化差异性的尊重和认可。 |
金惠康(2003:155)还指出,随着人们对东西方差异的认识日渐深刻,以前中国风物特产翻译有不当或是有不足的词,现在又有了新译,而且这种新译的一个趋势是用汉语拼音取而代之,比如说“气”,过去翻译得很复杂,有翻译成 vital energy / meditation / breath exercise,而现在则译成了 qi。 |
四、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例证 事实上,无论是翻译策略还是翻译实践,对于那些具有浓郁民族语言特色而且在目的语文化中又属于意义空缺的汉语词汇,采用汉语拼音拼写方式作为音译处理不但早已有之,而且不胜枚举。在“福娃”之前的一个最新例子就是在“神五’和“神六”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后,具有鲜明中国特色、融合了汉语语素和中国民族特色的词汇 taikonaut 迅速进人英语词汇,它与英语词汇固有的表示“宇航员”的词汇 astronaut 既有包孕和交叉,又有所不同。…… ……。在媒体和舆论热评 taikonaut 的妙不可言时候,当时有报道说,语言是文化的标签,古老中华民族向西方世界输送文明的过程中,曾经在西方语言中打下了“Confucianism”和 kungfu 等体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标记。而今 taikonaut 一词的诞生是中华民族科技和文明重新在世界焕发光彩的标志。 |
如果说 taikonaut 只是一个中西合璧的不可多得的汉语特色词汇的英译处理的话,那么,在汉英翻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而且在目的语文化和语言中又属于意义空缺的词汇时,我们更多地采用的是直接使用汉语拼音,然后辅之以解释性翻译。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就是“粽子”,它的英语译名向来使用拼音 zongzi。例如:Zongzi Festival Leaves Sweet and Sour Taste (China Daily June 5, 2003) 报道了在经历了“非典”疫情之后,中国人民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依然乐观地面对生活。与“粽子”一样直接使用拼音来进行翻译处理的汉语独有词语还有很多,甚至连“官倒”、“小道消息”和“关系”等这样的汉语词汇在英语中也直接以汉语拼音 guandao, xiaodao xiaoxi, guanxi 出现,在 Google 上输入上述词语进行搜索均能找到大量例证。 |
五、文化负载词与解释性翻译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文化负载词采用汉语拼音音译这一翻译策略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汉语文化负载词汇包含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而读者对信息的形式和内容的理解,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文化预设。本民族的读者因为与原文作者拥有相同的文化预设,所以能够通过词的表面形式去理解交际信息的全部内容,而外国读者如果对中国文化不熟悉,就会按照自己的文化预设去理解译文词汇,从而可能产生不同的联想,甚至误解原文。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在以音译词弘扬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音译词语加以补充,即解释性翻译。所谓解释性翻译或解释性增译乃是根据两种语言间不同的语言习惯、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短语或句子,旨在译出源语作者感到理所当然而目标语的对方却不甚了解甚至感到诧异的意义。 解释性翻译是我们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时候一贯采用的翻译策略,是移植文化的必要手段。翻译中若只注意中文与外文文字本身的对应,其结果往往“形似而神不似”,而为了避免译文的意义含糊不清,进行解释性翻译,将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便于对方理解,从而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实现跨文化交际目的。 例如,中国日报 2006年1月31日的一篇报道在提到中国特色词汇“压岁钱”的时候是这样处理的:To present children with newly printed cash as Yasuiqian, or gift money, is one ritual of Chinese in celebrating Lunar New Year. (http://www.chinadaily.com.cn/english/doc/2006-01/31/content_516478.htm)这一译文既完整地传达了“压岁钱”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含义,又恰到好处地保留了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应该说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也符合我们对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的一贯原则。 |
就北京 2008奥运会吉样物“福娃”的英译而言,采用汉语拼音音译,辅之以解释性增译不但是完全可行的,同时也更加贴切,因为这样一来,我国的鲜明文化特色可以得到更好的弘扬。笔者认为,我们在翻译“福娃”这样一个向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体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语言文化的大好时机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煞费苦心地寻找出“Frendlies”这么一个没有任何鲜明民族语言文化特色的译文。对于举办奥运会这样一个彰显中国强大文化优势和地位的盛事,而且其吉祥物也充斥着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福娃”的英译为何要趋同于目的语文化的文化价值观,让鲜明的中国文化销声匿迹呢?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向西方国家介绍具有浓郁民族语言特色而且在目的语文化中又属于意义空缺的汉语词汇时,采用汉语拼音拼写方式作为音译处理并非仅仅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翻译策略,也绝非仅仅是“译者因自身条件所限,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目的语的结果”(许建平等,2002),而应该上升到文化交流层面来进行深刻认识。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如果我们在对外宣传过程中一味地屈从于强势文化,而不是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信心,担心外国人不能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特色词汇,一味追求在目的语中寻找对应词语,那么,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就将始终处于弱者的地位。 翻译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转换活动,翻译文化是对目的语文化的重要补充,在翻译策略中,根据客观需要和现实目的,适当地在译语中保留原语所蕴涵的文化差异性,可以起到弘扬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画龙点睛作用。 六、结语 至此,笔者认为,从我国对外宣传的的高度出发,北京 2008奥运会吉样物“福娃”的英译采用汉语拼音 Fuwa 或 Fu Wa 也许更加妥当。在具体语境中,我们可以在音译后辅之以解释性翻译,即 Fuwa, the five mascots of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They are Bei'bei, Jingjing, Huanhuan, Yingying and Nini, which means "Beijing welcomes you" in Chinese. 而在单独使用或者出现在文章标题中的时候只需直接使用 Fuwa 即可,这也符合标题所要求的囊括性原则。 事实上,我国媒体在用英文对北京奥运会吉样物揭晓这一新闻进行报道时已采用过 Fuwa 这一称呼,《中国日报》网站 2005年11月11日 20:28 分推出的报道标题就是 Beijing finally unveils its Olympic mascots -- five Fuwa。 |
笔者从纯学术角度坚持“福娃”的英译为 Fuwa 的理由是: 1. 作为北京 2008奥运会的吉祥物,Fuwa 具有专一性和独一无二性,虽然一开始可能不为外国人所了解和熟悉,但是只要宣传得当,相信很快就会深入人心。1992年的巴塞罗那夏季奥运会吉祥物名为 Cobi,虽然从字面上看不一定能够感觉出西班牙特色,但是,巴塞罗那奥组委专门为该吉祥物制作了一部电视连续剧宣传片并且大张旗鼓地播出之后,其西班牙烙印也就深入人心了。而且,一旦人们在 Fuwa 与北京奥运会之间产生联想,Fuwa 自然而然就能够为人们所接受,这也符合语言的可接受性的规律。 |
2. 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对于那些具有浓郁民族语言特色而且在目的语文化中又属于意义空缺的汉语词汇,采用汉语拼音拼写方式已几成惯例。 3. 译文的服务对象就是读者,只要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沟通不同语言文化背景读者之间的相互理解,翻译的目的也就大功告成了。 4. 自首次为夏季奥运会设计吉祥物的 1972年慕尼黑夏季奥运会开始,历届奥运会吉样物无不采用富有鲜明的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特色的词汇,这也是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吉祥物的明确要求。1988年汉城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虎娃”在韩语中也是两个字,而且后面一个字也是“娃”,与“福娃”惊人相似,可是,韩国人坚持了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特色,按照韩语发音称之为 Hodori,而不是 Tiger Boy 或者其他毫无特色的英语词汇。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组委会没有使用英语中表示“海狸”的现成单词 beaver,而是坚持使用具有浓郁加拿大文化属性的印第安词语 Amik,也应该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
5.“福娃”不是一个普通名词,而应该视为专有名词,其表现形式虽然是人性化的卡通形象,但是事实上完全可以把它们视为人名。而根据有关国际组织以及我国有关部门的规定,“名从主人”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人名翻译两条基本准则之一,而《汉语拼音方案》不但是我国的国家标准,而且也是通行于全球的国际标准,用它音译人名既符合一贯翻译策略,也易为世界人民所接受。 6.“Friendlies”是一个没有鲜明特色的普通词汇,从翻译角度来看与形神兼俱的境界相去甚远。而且,正是由于其没有任何特色,就不能让人看出其与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有任何关系,也许在 2008奥运会过后不久,人们很快就会忘记它与北京和中国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包惠南、包昂. 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2,金惠康. 跨文化交际翻译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3,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 [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2002. 4,孙致礼. 文化与翻译 [A]. 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许建平、张荣曦. 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 [J]. 中国翻译,2002(5). 作者简介:王银泉,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手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和新闻英语 作者电子信箱:yinwang99@263.net |
王银泉教授
【编后记】 王银泉教授的这篇论文写得非常好,从“福娃”的翻译入手,把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对外翻译这个问题说清了、说透了,值得每一位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认真阅读。 (黄佶编辑配图,2020年12月29日) 相关文摘: 赵启正:跨文化的交流——现代人的基本功(2007年12月18日) 福娃是奥运会的吉祥物,最初不知为什么被译为“Friendlies”,“friendly”本来是个形容词,但作为名词,是“友好的人;友谊赛”。如果开玩笑或是恶作剧,把它分开念,就是“朋友撒谎”(friend lies);如果发音不准确,就变成“friendless”——“没有朋友”。外国人看了,不懂。 相关链接: -------------------------- (返回顶部) |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