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英文应该翻译成 loong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

“龙”被译为 dragon 和 loong 的详细过程

  摘要:据目前所获得的材料,马可波罗在撰写东方游记时即已经把元朝宫殿里的龙称为 dragon,但同时也有外国传教士把龙译为 serpent,或音译为 loung。搜索发现,早在 1814 年,外国传教士即已经把龙音译为 loong,这早于马礼逊出版《英华字典》。龙的 loong 这一音译法从那时起沿用至今,没有中断过。本文内容摘自黄佶新著《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章节和插图编号未变,并增加了两幅图片。

3-1,“龙”是如何被译为“dragon”的?至少始于元代
5-14,龙被音译为 Loong 的历史溯源
 1,至少在 1814 年,龙已经被音译为 loong
 5,龙被马希曼音译为 loong 早于马礼逊出版《华英字典》

===============================================================


3-1,“龙”是如何被译为“dragon”的?至少始于元代

  前面两章介绍了 dragon(杜拉更)的基本特征和象征意义,它显然和我们中国人所熟悉的龙有很大的差异。但是长期以来,中国的“龙”在英语里一直被译为 dragon。那么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副研究员李奭学及其学生林虹秀考证了“龙”是如何被译为 dragon 的。下面简略介绍他们的研究结果[1][2] 。笔者根据其它资料进行了补充。

  林虹秀提供的材料表明,在马可波罗(Marco Polo)的东方游记中,作者即已经把元朝宫殿里装饰的龙称为 dragon。

  笔者查到的最早资料是书籍 Le Livre de Marco Polo [3](马可波罗的书,图3-1-1)。

图3-1-1

  书名页上对马可波罗的称谓是“Citoyen de Venise, Conseiller Privé et Commissaire Impérial de Khoubila?-Khaan”(威尼斯市民、忽必烈可汗的私人顾问和帝国特使),书名页上还有一个中文书名:“忽必烈枢密副使博罗本书”。书名页上写道:“Rédigé en Fran?ais sous sa dictée en 1298 par Rusticien de Pise”(1298 年由他口授,由 Rusticien 用法文记录),并注明 1865 年出版。书中第 268 页写有这样的句子:“Encore y a pourtrais: dragons, bestes, oiseaux, chevaliers…”(图3-1-1-1)。书中对 pourtrais 一词的注释是“Figurès, peints”。因此这句话的 意思是“还有很多画像:龙、野兽、鸟、武士……”。

图3-1-1-1

  在引言(Introduction)部分 CXXXIV 页,dragon 一词还用于河流汉语名称音译的注释:Quelques jours après on franchit le fleuve Loung-ko (aux os de dragons) (图3-1-1-2)(几天后,你会越过龙骨河)。

图3-1-1-2

  其它多处 dragon 是否与东亚的龙有关,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研究。

  林虹秀认为中国的龙和西方的杜拉更在外形特征指标方面有一半以上是相似的,这导致了西方人这样进行翻译。笔者认为元朝军队的强大和残暴,可能也是其皇家专用符号龙被称为 dragon 的原因之一。

忽必烈赐白兰王盔甲,元朝

  李奭学认为目前看到的马可波罗游记都不是“原文”,现有版本真伪难辨。另一方面,马可波罗可能把元朝宫殿里的龙误以为蟒蛇,进而称之为 drago。

参考文献:

1,林虹秀:龙之英译初探,http://blog.xuite.net/lily00819/wretch/170558276
2,李奭学: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我所知道的“龙”字欧译始末,汉学研究通讯,26卷第四期(总104期),2007年11月,http://ccs.ncl.edu.tw/Newsletter_104/1.pdf
3,资料来源:http://gallica.bnf.fr/ark:/12148/bpt6k503889g

  李奭学考证出 1322 年来中国的方济会士鄂图瑞克(Odoric of Friuli)用拉丁文 serpens(蛇)称呼元朝宫殿里的龙。

  笔者查到原文是:“Et in medio palatij est vna pigna altitudinis duorum passuum, qu? tota est de vno lapide pretioso nomine merdochas; et est tota circumligata auro, et in quolibet angulo eius est vnum serpens de auro qui verberatos fortissimé:…”[1] 英文版对应的文字是:“In the midst of the palace standes a cisterne of two yards high, which consisteth of a precious stone called Merdochas, and is wreathed about with golde, and at ech corner thereof is the golden image of a serpent, as it were, furiously shaking and casting forth his head.”[2] (在宫殿的中央,有一个大储酒罐[3],高度为两码[4],由一种名为 Merdochas 的珍贵石头制成,包裹着黄金, 在每个角上有一个蛇的金色图案,它愤怒地向前伸出头并摇晃着。)

  笔者在鄂图瑞克 1891 年版的法文版《亚洲游记》(Les Voyages en Asie [5])的第 368 页上看到相同内容处使用了 serpent:“A chascun anglet de celle pigne a un serpent qui halette”。但是作者在第329 页描述《山海经》一书时,使用了 dragon 一词:“dont tous les travaux sont intéressants, a extrait du fameux livre des Montagnes et des Mers, le Chan-ha?-king, des parties fort curieuses dans lesquelles nous retrouvons précisément quelques monstres à figure humaine: Le Kou qui a la figure d'un homme et le corps d'un dragon;”(所有这些作品都很有趣,它们选自著名的、 描绘山和海的书:《山海经》。我们发现其中有一种长着人脸的怪物,非常有趣,例如“鼓”[6] 有着人脸和龙的身体。)

  作者还为这段描述配了《山海经》里的插图(图3-1-2)。看来鄂图瑞克在描述蟒蛇状身体的龙时使用 serpent 一词,而在描述麒麟状(或蜥蜴状)身体的龙时,使用 dragon 一词。

图3-1-2

  上引马可波罗游记和鄂图瑞克游记的版本都很晚。不排除后人把初版原文中的 serpens(或 serpent) 改译为 dragon。但鄂图瑞克游记中 dragon 和 serpent 并存,似乎又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1583 年出版的《葡汉辞典》(Dicionário Português-Chinês [7])把“龙”译为bicha-serpens(林虹秀 汉译为“似蛇之大虫”),把“蛟”译为葡萄牙文 drag?o,即拉丁音里的 dracō 或英语中的 dragon。一般认为该辞典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和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编撰,但学界对此存有异议。此辞书的影响也非常有限。

  1602 年左右,利玛窦的继任者、意大利人龙华民(Nicholas Longobardi)在汉译《圣若撒法始末》时, 将其中的 dracō 译为“毒龙”或“猛龙”。李奭学认为:“‘蛟’或‘龙’字的欧译或‘dracō’的中译,可能因此便在历史上正式定调。”

  1635 年,耶稣会士曾德昭(Alvaro Semedo)用葡萄牙文撰写《大中国志》一书。书中用利玛窦和罗明坚翻译“蛟”的葡文drag?o 转译《封禅书》中黄帝所乘之龙。也就是说,曾德昭没有区分“龙”和“蛟”。

  1815 年之前,英国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以中文全译《圣经》,为此他在 澳门编出了译经的副产品,即史上第一部 《华英字典》,而其中“龙”字根据龙华民 的译法译为拉丁文的 dracō,然后再译为英文 dragon。由于马礼逊的影响很大,此后的人都 使用这一译法。终于,中国龙和欧洲的杜拉更被混为一谈。

  从以上考证结果可以看出,在元朝时,“龙”可能就已经被人们译为 dragon,至少和 serpent 并用。后来《葡汉辞典》的编纂者试图区分“龙”和“蛟”,但是没有发生作用, 于是译“龙”为 dragon 的做法一直延续至今(图3-1-3)。

图3-1-3

  笔者认为,追究到底是谁第一个把龙和 dragon 互译,没有什么意义。历史和文化是错综复杂的,龙的作用和象征意义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在封建时代,龙是皇家的专用符号, 象征统治和权力,今天的平民百姓则可以随意使用,表达喜庆的心情和良好的愿望。文字的作用是准确简洁地表达事物在当下的内涵。因此,根据龙现在的情况认为前人译错了, 是过度苛求他们了;另一方面,认为前人这样译了,后人就不能改变,也是错误的。

  本小节考证的最大收获是:发现外国人在用 dragon 和 serpent 等意译龙的同时,也在用 loung 音译“龙”这个字。可见音译龙并非什么神秘的、大逆不道的事情,更不是到了近年才被一部分中国人发明出来的译龙方法。实际上外国人音译他国特有事物名称是一个很司空见惯的现象。本书第五章将会介绍:至少在 1814 年,即早于马礼逊的《华英词典》的问世,外国传教士即已经把“龙”音译为 loong。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https://ebooks.adelaide.edu.au/h/hakluyt/voyages/v09/odoric/latin.html#section13
2,资料来源:https://ebooks.adelaide.edu.au/h/hakluyt/voyages/v09/odoric/english.html#section34
3,根据后文可知它能通过管道自动加酒。
4,约 0.6 米。
5,资料来源:http://gallica.bnf.fr/ark:/12148/bpt6k6536397f
6,钟山山神烛阴的儿子。
7,Ricci Library Catalog, http://riccilibrary.usfca.edu/view.aspx?catalogID=459

返回顶部


5-14,龙被音译为 Loong 的历史溯源

1,至少在 1814 年,龙已经被音译为 loong

  1814 年出版的一本书有一个很长的英文书名:Elements of Chinese Grammar: with a Preliminary Dissertation on the Characters, and the Colloquial Medium of the Chinese,但有一个简短的中文书名:“中国言法”。该书作者是 Joshua Marshman,即传教士马希曼。他在 1809 年英译出版了《论语》。

  《中国言法》中有一部分介绍了汉字的组合规律。在每个汉字后面,作者都会写上注音和对应的英文。在第 68 页,在“龙”字的后面,作者写的是“loong, a dragon”(图5-14-1)。

图5-14-1,书籍封面、内页和局部:
中国言法(Elements of Chinese Grammar),1814年出版。Google Books

  在一本出版于 1817 年的书中(图5-14-2),作者把龙音译为 loong,第 257 页(图5-14-2下)第二段写道:“Boats, on reaching this place, usually offer up some sacrifice at the Loong-wang-Miao, or temple of the Dragon King: this was the first temple I had seen…”(开到此处的船只通常会在龙王庙奉献上一些祭品。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寺庙。……)。书中对“龙王庙”有两种表述,一是音译:Loong-wang-Miao,二是意译:temple of the Dragon King。

图5-14-2

  1836 年出版的书籍 The Chinese: a 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empire of China and its inhabitants(中国人:对中华帝国及其臣民的介绍),第364页提到“He-loong Tan”,书页下方注释说“He-loong is the Saghalien, or Black Dragon,…”(图5-14-3)。意思是:“黑龙(江)即萨哈连(江)”[1]。显然,“He-loong”是“黑龙”的音译。“He-loong Tan”应该是“黑龙滩”,而不是“黑龙潭”,因为书中说要在那里放置一个祭坛(altars should be erected at He-loong Tan and elsewhere.)。[2]

图5-14-3

  在 Google Books 里还可以发现更多例子,例如:

  1857 年,“The Chinese”一书:“Loong-yen, or "dragon's eye,"”(作者:Sir John Francis Davis)。Loong-yen:龙眼(一种水果);

  1863 年,“Fraser's Magazine for Town and Country”:“Of the dragon, or loong, there are three,...”。英语单词“or”有“即,又称为”的含义;

  1882 年,在中国工作的美国传教士 Walker 撰文介绍中国文化,题目是“宝塔,龙和风水”:

  ……

--------------------------------------

注:
1,萨哈连(江)这是黑龙江的满语名称。俄罗斯人称其为“阿穆尔河”。
2,本小节部分信息来源于2007年1月网友 Daxiyang 向龙 Loong 网的投稿,http://www.loong.cn/160.htm

点击下载详细全文 pdf 文件(4 Mb)

返回顶部


5,龙被马希曼音译为 loong 早于马礼逊出版《华英字典》

  写到这里,有必要回顾一下龙被译为欧洲语言的历史(本书第三章第一节图3-1-3),并把本小节介绍的内容添加进去,画一张新的“‘龙’的西语译文变迁图”(图5-14-11)。可以看到,在马礼逊于1815年出版《华英字典》之前,就已经有人把中国的龙音译为 loong了,例如《论语》的第一个英译者马希曼在1814年出版的《中国言法》一书。而且之后不断有人使用这种译法。可见两百年来 loong 这条脉络和 dragon 那条线是并行存在的,而且一直没有断过,延续至当代。只是由于目前尚不清楚的原因,dragon 这条线远比 loong 强势,导致人们今天只知将龙译为 dragon,而不知道龙也可以音译为 loong。

  图5-14-11,“龙”的西语译文变迁路线之二。

黄佶制图,2015年7月。左上部分为图3-1-3局部。

  
   仔细研究前面的资料和图5-14-11可以发现:loong 最初被作为纯粹的注音字在使用,这说明欧洲人觉得 loong 的发音和“龙”比较接近。至少从 1882 年起,loong 一词开始被当做独立的名称使用,例如“Pagoda, Loong and Poong-shooy”(宝塔、龙和风水)、“The loong (Oriental dragon) symbolizes the spirit of change, moral excellence, and timely help to those in need.”(龙代表了一种精神……)等等。

黄佶著: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
全文下载网址:http://www.loong.cn/ylfy

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译龙风云——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争议及研究》全文免费下载